金融圈人士半開玩笑地說,重慶南路、忠孝西路口的台開大樓「老來俏」,七個樓層(四、五、六、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樓)身價高達新台幣兩百多億元。原來,隨著大華證券近三分之一的員工,特別是大半一級主管收拾行囊離開之後,開發金控斥資兩百億元現金與股票買來的,其實只有一幢大樓建物和留下來有點不安的員工。
七月年中分紅領完之後,大華證券內部唱起了空城計,共計有約七十二名員工離職,其中還包括了十個主要部門的主管,以及不少資深的員工。債券部門尤其嚴重,高達五分之三的員工隨著主管轉戰中信證券,或已被其他久候多時的券商延攬。
除了債券部門以外,開發金控夢想中與大華證券共闢八%的經紀業務市占率,也可能受到人事異動的影響,近日分別傳出分公司經紀業務管理部門副總郭晃庭、總行經紀業務部門協理王秀如相繼遞出辭呈。
劉泰英在大華證花下大把鈔票,向大股東國民黨收購了五十三萬張大華證股票,總金額達到一百一十一億元,也就是在大華證當時淨值約十四元的情況下,以二十一元承接。加上開發手中原有持股之成本,共計在大華證上花費約一百五十億元,尚不包括九月二日換股後所支出的六十億元股票。原本溢價的部分可以人力資源、商譽等無形資產解釋,但在開發搬入新辦公室之後,人才出走的情況還是避免不了,這筆交易好像有點不划算。
離職員工指出,事實上新任總經理伍敏卿在第一波人才求去之後,已經緊鑼密鼓地安排多次會談希望穩定軍心,一般員工也感受到了她的誠意。但是大華過去較偏向安定、親和的公司文化在開發入主之後,已經被其競爭、積極的態勢所取代,加上公司動盪的環境,與未來工作條件的不確定性,使得一般員工較難適應,暫時留下的員工勢必還要經過一番磨合期。
一般來說,未與購併標的公司打招呼,即在市場上大手筆地收購該公司股票,稱為「敵意購併」,通常是以快速取得該公司之資產和獲利績效為目的,在求成長心切的產業中最常見,美國八○年代末期便曾在投資人要求成長的心態中,出現一陣敵意購併的狂潮。
這樣的購併案例事先必須經過妥善的規畫和策略上的安排,使得購併標的的文化、經營方向和業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與新東家接軌。人才的留任則是另一個重點,能夠維持原本的經營績效,又不需重新派人投入,否則重新整頓的成本,豈不是高於新成立一家公司的支出水準。
開發、大華證顯然是國內金融界第一樁的敵意購併,在預測購併後的橫向整合效益尚未彰顯之時,就面臨眾多人事問題,對於講求速度和實效的敵意購併來說,開發恐怕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大華證券異動人數統計表
部門名稱 員工數 離職人數 原任主管 原任主管 新任主管
(總公司) 最新人事狀態
總經理 * * 總經理王慎 中信證 伍敏卿 開發金財務長
發言人 資深首席顧問 * * 資深副總廖椿沄 離職(退休) 陳大鶚 前日盛銀行副總
承銷業務部 110人 20人以上 資深副總廖椿沄 離職(退休) 周正盛 前開發工銀承銷部經理
債券業務部 55人 30人以上 副總黃信昌 中信證副總 林志成 前開發工銀經理
經理洪世偉 中信證資深經理 前大華證承銷部
協理吳文良 中信證資深協理
協理簡忠陵 中信證資深協理
經紀業務部 協理王秀如 遞辭呈 * *
經紀業務管理 副總郭晃庭 離職 趙志中 前群益證券副總裁
部
法人業務部 協理駱政廉 調任
國際業務部 17人 8-10人 副總丁紹曾 中信證資深副總 郭勇宜 內轉
新金融商品部 8人 1人 協理郭勇宜 升任副總
研究部 18人 6-8人 協理陳瑞華 離職
管理部 20人 2人 協理吳曼玲 調任
人事室 副理董天美 離職
企劃部 7人 2人 協理邱秀瑩 離職
稽核部 總稽核周恆禧
合計 235人 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