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終於有厚愛自家基金經理人的投信了!統一投信首開國內投信先例,讓基金經理人可以分享操作基金的管理費。統一龍馬基金經理人錢素惠,成為台灣第一位可以分享龍馬基金管理費的經理人,這項創舉對操盤手是一項正面且直接的鼓勵。
錢素惠是統一的「黑馬」
基金管理費是基金公司的收入,作為投資、營運和管理的費用,每天由基金資產中扣除,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每年約為一.五%至一.七五%不等,債券型基金一般只有○.三%,因此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才是投信公司獲利的來源。
長久以來,偏重業務部門是國內投信業的普遍現象,像過去穩坐投信龍頭寶座的匯豐中華投信,最著名的業務女將「十二金釵」,曾經一年拿過近千萬元的績效獎金,相較於操盤的基金經理人,即使績效佳,也可能只有一、二百萬元的獎勵,中華投信顯得厚愛業務人員較多,讓這些業務人員甘心拚業績、衝基金規模。
像匯豐中華這樣,認為基金管理規模能夠擴大,主要是來自於業務人員功勞的投信不少,所以往往會將基金管理費分一部分給業務員,許多家投信的績效獎金也是業務人員領得比基金經理人多。
但是,基金經理人是基金的主要管理者,績效好被視為理所當然;績效差,承受第一線客戶壓力的業務員,還是會將壓力加諸經理人,因此,基金經理人承受績效的壓力實際上比投信內部任何人都大得多,卻沒有辦法分享自己操盤基金所得的利潤,造成績效好的經理人跳槽、轉業的比比皆是。
曾經在富達資產管理集團台灣分公司任職過的黃慶和,受過歐美資產管理的觀念,在元富投信任職時,就多次提出這樣的想法,但一直未能落實,直到三年前,加入統一投信後,黃慶和給自己訂定一個目標,就是要在三年內將統一的基金績效做起來,並且讓基金經理人可以分享管理費,讓歐美制度在台灣落實。
黃慶和用三年時間完成基金管理分享制
三年來,黃慶和確實達到了這個目標,基金績效屢創佳績,連續兩年有多檔基金擠進年度的前十名,讓資產規模從九十年一月的四百一十三億元,成長到九十一年四月的七百六十四億元,規模成長了八五%。
基金績效好,基金規模也跟著迅速膨脹,使得統一投信的業績頗豐,每股純益從八十九年的○.八八元,到九十年的二.五一元,成長將近兩倍,在去年投信業普遍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統一業績卻能逆勢成長,並且受到市場的青睞,讓接任統一投信總經理近五年的林弘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林弘立表示,基金經理人是基金的主要管理者,當然有權分享基金管理費,但不是每一位基金經理人都可以分到管理費,必須是資深且資優的經理人才享有這樣的福利。
林弘立進一步指出,國內基金經理人流動率相當高,只要操盤績效佳,經理人馬上就會被挖角,不論對投信公司或是投資人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因此,統一為鼓勵資深、穩定、績效好的基金經理人,在一般的績效獎金之外,還讓他們分享管理費。
依照統一投信的「遊戲規則」,能夠分享管理費的基金經理人必須具備以下三點:一是要經營同一檔基金連續兩年以上;其次,兩年內的績效要名列前茅;第三,則是要讓基金規模成長,做到上述三點,經理人才有管理費可拿。
至於管理費如何分配給經理人,統一的方式是從經理人管理該基金的第二年底做為基數,第三年規模成長的部分以一五%以下不等的比率分給基金經理人。目前,符合標準的只有統一龍馬基金經理人錢素惠。
統一績效佳林弘立揚眉吐氣
究竟錢素惠可以分到多少管理費?統一龍馬基金在九十年十二月的規模為八.七二億元,九十一年一月基金規模為九.九億元,成長一.一億元,以一.五%的管理費計算,一月龍馬規模成長部分的管理費為十三.七五萬元,基金經理人錢素惠則可以分到一五%以下的獎金,約在兩萬元以下,但如果當月規模下滑,經理人也就沒有管理費可分。
雖然只能分到資產規模增加部位的管理費,每月分到的數目也不多,但對基金經理人卻已是無比的鼓勵,也為投信界樹立了不錯的典範,解決過去基金經理人與業務人員究竟是誰應該拿管理費的問題。
不過,實施分享管理費沒幾個月,統一為了充足代操人力與募集新基金,在三、四月大幅調動了內部基金經理人,包括統一黑馬、統一店頭、統一大滿貫、統一亞太、統一中小優質等五檔基金經理人,因此,這些經理人若想要做到分享管理費,至少還要再等上兩年。
基金經理人是限制最多的行業,不僅不能買股票,也不能分享管理費,也因此迫使優秀的經理人必須不斷地運用跳槽來拉高自己的身價,否則在處處受限的投信界,基金經理人又怎能安心及甘心只幫別人創造財富,而忘了自己的利益呢?所以,能夠分享自己管理基金的管理費,讓經理人真正把操一支「基金」當作事業來經營,如此,台灣也許可以脫離經理人周轉率居高不下的厄運吧!
統一投信基金經理人分享管理費的遊戲規則
規則一:經營同一檔基金連續兩年以上。
規則二:連續兩年基金績效名列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規則三:以操盤第二年底當基數,基金規模成長的部位,以第三年規模成長的部
分以○%至十五%不等的比例分給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