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當一位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辛辛苦苦考上一家銀行,以為抱到鐵飯碗,從此工作有保障、生活不用愁,你的老闆也告訴你:「好好幹,不會虧待你的。」現在,這樣一句話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因為你的「老闆」隨時會換人。
「最可怕的就是年齡在四十歲左右,不上不下年紀的從業人員,如果沒有競爭力,將來恐怕就沒機會了。」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說。尤其以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層的人最尷尬。當銀行總經理不到五十歲、分行經理不到四十歲,而你的年齡和他們差不多,但是做的業務還是基層工作,如果沒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肯定會被淘汰。
最重要的是,周吳添說,客戶的素質不斷提高,十年前提到債券、選擇權、認購權證,就可以把客戶唬得一楞一楞的,現在客戶可能比你還要懂,如果你不懂,就會被客戶拒絕往來、被市場淘汰,這就是現階段金融環境的殘酷事實。
金融從業人員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必須透過不斷學習、而且是有系統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對於目前陸續成軍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也是如此,「金控」對台灣金融業而言是全新的經營方式,雖然國外過去有經驗,但是,全盤移植國外經驗,並不一定適合台灣的金融環境。
周吳添說,這波金控效應帶來的金融環境大變革和以前完全不同,因為到底要怎麼做,沒有人知道,不論教科書、教授、國外研究資料,沒有人可以告訴你答案。最可怕的是,如果方向不對,金控的經營者可能不會立刻察覺,因為金控的資本額太大,即使方向不對,十年內不會發生大問題,就像航空母艦一樣,因為體積大,在船上很安穩,沒有人會察覺,但是,一旦撞上冰山,就會像鐵達尼號一樣,萬劫不復。
要讓這艘航空母艦走得又平又穩、又長又久,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才的訓練。尤其金控最強調的交叉行銷,如果沒有一批強有力的銷售兵團跟產品,肯定會失敗,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這支能在市場打仗的銷售兵團成軍,無非是金控成敗的關鍵。
「在最短時間內將人才訓練完成,誰就是金控贏家。」投入金融人員培訓超過十年時間的周吳添,同時也見證了台灣最近十年來金融環境的大地震,他說,在金控公司大舉進行購併行動時,金融負責人應該要把人才養成當成最重要的事,因為「人才」才是金控決勝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