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內積極成立民間、官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吸收銀行因為合併產生的大筆不良資產之際,管理不良資產金額高達三百一十億美元、曾以一百五十四億美元整頓十一家銀行的印尼半官方單位──印尼銀行重整局( IBRA, The IndonesianBank Restructuring Agent ),最近積極來台灣尋找買主, 高居印尼外資第四名的台灣,是否會成為 IBRA 不良債權的潛在買主?
銀行從六十家併成十一家
問:以您的經驗來看,銀行重整的困難在哪裡?要怎麼做才會成功?社會付出的成本會最小?
答:印尼重整銀行的方式是,當銀行倒閉之後,不良債權由政府接管,政府再將這些債權移轉給 IBRA,政府接管之後,會發行債券, 票面利率是一二%,對政府來說,發行公債要編列預算,對我們來說,代價滿高的,因為政府最後會轉嫁給納稅人。
不過,透過這種方式,所有經營不善的銀行帳面上不再負債累累,利用發行債券方式達到增資目的,據我所知,有些國家是利用現金增資的方式。目前印尼倒閉的銀行家數六十家,倒閉之後,會促成小銀行跟大銀行合併,縮減到十一家。
重整工作分成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 公營銀行是由政府做重整工作,IBRA 則是負責民營銀行部分,目前十一家銀行的重整、增資工作就是由 IBRA 負責,重整的總成本是一百五十四億美元。所有公、民營銀行的不良債權合計三百一十億美元,這些不良債權都移轉給 IBRA。
問:目前有哪些債權已經處理完畢?
答:我們接管不良債權之後,針對不良債權,會分成兩種方式加以重整,一種是由我們出售給國際的投資人,以銀行為主,或者是外包給其他銀行(國內、海外)代銷。
今年我們希望能夠跟外國銀行成立合資企業,最主要目的是透過此方式,讓合作對象協助我們進行資產處分的工作,降低成本,賣到比較好的價錢,過去不良債權可能淨值是一塊錢,結果只賣到兩角,重整後看以後能不能賣到四角。
問:IBRA 手上有沒有比較適合台灣投資人的商品?
印尼重整成功的銀行 台灣有興趣
答:我們會選擇到台灣來,是看好台灣的投資潛力,日前舉辦投資說明會,有五十五家企業代表出席,我們發覺台灣投資人對印尼要出售的資產有很大的需求,例如,印尼的製糖工業,包括種甘蔗、蔗糖處理產業,台灣投資人對這類產業很有興趣,此外,造紙、汽車工業、電視、煤礦、銀行,也都很有興趣。
事實上,台灣在印尼的投資金額非常龐大,有一百六十九億美元,是印尼外資投資的第四名,前三名是美國、日本、英國,現在中國大陸也趕上來,所以,我們很重視台灣的投資人。
問:IBRA 有銀行重整經驗,到目前為止, 有沒有重整成功的案例?重整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答:成功的案例有,一九九九年針對經營不善的銀行進行重整、增資,現在已經看到一些成績,所謂成績就是這些倒閉的銀行開始提供授信、貸款,而且存放款間的利差已經可以開始獲利,以最大的民營銀行印尼銀行來說,經過重整、增資之後,存款增加了四○%,跟前一個年度比較起來,存款戶數也從六百多萬戶提高到八百多萬戶左右。
換句話說,重整成功的標準是,這家銀行存款能夠增加,可以開始進行放款,而且有獲利,經過重整後的銀行,已經變成好的投資標的,像澳洲、馬來西亞、台灣的投資人對這些重整成功的銀行很有興趣。
問:印尼銀行重整成功花了多少時間?有沒有其他的案例?
答:就實際所花的時間來說,印尼銀行一九九九年中到二千年底就看到具體績效,所謂績效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幾個條件。所以,總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不過,印尼銀行本來就是東南亞最大的銀行,他們的電腦、網路系統非常完善,所以,很快就看到成績。另外還有一家 INAGA 銀行也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東京、華盛頓、紐約是下一個目標
問:重整效率不錯是因為政府介入?未來打算引進外資的考量是什麼?
答:政府介入只是一部分而已, 整個過程來看,是政府把整個債權移轉給 IBRA,由政府發行公債,利用公債的殖利率為銀行挹注收益,以打消壞帳,此外,他們也要評估銀行的管理做得好不好,如何評估一家銀行管理工作的良窳,就是要看放款、存款之間有沒有利差,讓他們可以獲利,看存款人數、金額,銀行提供的金融商品有哪些,是否有放款給民間企業,政府本身固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銀行本身的條件是否完善,是兩者加在一起。
至於為何要引進國外金融機構合作,主要是有機會跟國外的重整金融單位做比較,透過比較可以了解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像韓國、泰國都有國內外合作的重整機構,當作比較的基礎。
問:在重整過程中,因為銀行不良債權釋出,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有多深?
答:其實應該這麼說,從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整個房地產市場就十分低迷,價格一直疲軟不振,所以,要處分手上的資產也不可能賣到好價錢,可能要過兩、三年才會有起色。
問:台灣之後,還會去哪幾個地方找買主?
答:東京、華盛頓、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