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飄搖不定,有人形容,今年冬天是最冷冽的寒冬,因為不知何時才會春暖花開。這寒冬之冷,除了一般投資大眾冷得苦哈哈,認賠的認賠,套牢的套牢,以投資人為「衣食父母」的投顧業者,也身陷嚴冬之中,積極尋求保暖的方法,以免捱餓、受凍。
會員至少流失一半
業界盛傳,某名投顧總經理因看錯某檔電子股,沒有停損而賠了大錢,導致發不出全薪,身邊的得力副總被迫掛冠求去;業界還傳出,某第四台知名投顧老師,做錯單子也就算了,還盡全力叫旗下會員去拉抬,結果兩敗俱傷。
謠傳歸謠傳,總有些誇大事實的地方。但根據一名投顧轉投信的業者估計,這波散戶受傷嚴重,就算沒有全部身亡,也是少了半條命,新會員招攬不進來,願意續約的舊會員更是少之又少,「初步估計,會員至少流失一半以上」。
這不是危言聳聽,國內投顧第一品牌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便坦承:「會員掉了幾成,周刊訂戶雖無銳減,但零售只剩下原來的四分之一。」連「號稱」發行量高達十萬份的《萬寶》周刊,都難抵股災,更何況是其他原本市占率就不高的品牌。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者則指出,這幾個月來傷勢最慘烈的投顧業,非以下兩種類型莫屬。第一,是私下專門代操,不經營其他業務,由於只代操,「一失足成千古恨」,客戶抱怨連連,負責人被毆打、被綁架的傳言滿天飛,也因此彈源逐漸耗盡,最終處在落寞的角落。
另一種則是只靠第四台招收會員的投顧,因為行情不好,會員人數大幅滑落,長久累積,面對黃金時段動輒半小時一百五十萬元的頻道費用,說什麼也拿不出來。
投顧老師當起營業員
更誇張的是,某些「靠行制」的個體戶老師,實在混不下去了,乾脆放下身段,到號子裡去找工作,幸運一點的還可以掛上「研究員」的頭銜,命苦一點的,只能當起營業員,去領兩萬到兩萬五千元不等的底薪。
兩萬到兩萬五千元,乍聽之下,和一般勞工階級沒兩樣。套句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所說的:「業者們不會灰心,因為投顧業的成本很低,賺一年可以吃三到五年,因應不景氣的能力很強。」
曾經以「投顧業的台積電」為號召,年初時花五分之一營收拿來登廣告、包頻道節目,而聲名大譟的加權投顧總經理烏凌翔說,他相信散戶不死,因為股票市場裡,永遠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散戶,只要散戶還在,投顧商機也就源源不絕。
雖然散戶占多數,是台股有別於國際股市的最大特色,但如果大盤持續走空,眾家投顧業者究竟將何去何從,才能保有一線生機,甚至儲備精力,等待春天來臨?
在股市載浮載沉十五年的蔡明彰,大膽預測:「純靠第四台招收會員制的投顧,不出一年就會先後倒閉收攤。」他的理由是,每天一小時的節目,一年下來,就需要付給頻道三千萬元,「如果沒有大行情,收不到會員,投顧吃什麼?」
再者,資訊免費且大量的提供,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世界趨勢,蔡明彰表示,投資人越來越聰明了,會分辨資訊的價值與好壞,不是所有資訊都能夠讓投資大眾掏錢,試想一下,美林投顧的報告一旦中文化,台灣投顧的處境將更艱難。
蔡明彰還進一步說明,現在的投顧業,就像是十年前的證券業,當時券商有四百多家,上市公司卻只有兩百多家,可說是證券業的春秋戰國時期,然而,歷經民國七十九年到八十二年的股市崩跌後,證券業重新洗牌,只要能站穩腳步的,日後都能成為龍頭。
就如同這次「大洗牌」洗掉了一半以上的券商,這幾個月來的股市重挫,蔡明彰也預計:「登記有案的兩百多家投顧,起碼將陣亡一半。」
毛仁傑:投顧想存活要朝資產管理公司方向轉型
投顧若想存活,多數業者都同意,必須找出自己的利基點,發展競爭優勢。曾是基金經理人的毛仁傑便指出,禮正從不將自己定位成「投顧」,而將朝「適當規模的資產管理」公司去發展,專營即將開放的代操業務。
為什麼是「適當規模的資產管理」?毛仁傑解釋,因為就代操業務來說,投顧的頭號敵人還是投信,投信有過去的績效,名聲又響亮,自然能吃到中、大型基金,反觀投顧,資源較少,只能以中實戶為主,且資產管理的商機越來越大,純資訊的商機越來越小。
烏凌翔則表示,加權雖成立四年了,但並不看好代操市場,依舊會走會員制的路線,只不過,長遠目標將同樣擺在「資產管理」公司,希望將來能和投信、證券商合而為一。
相對於各個投顧的謹慎、保守,掄元投顧則大舉擴張,最近還新增了《理財快訊》,以一萬份的發行量,增加和投資人的溝通。掄元投顧總經理梁碧霞說:「唯有提升服務的附加價值,才能增加公司競爭力。」
對於投顧業的未來,梁碧霞顯得沒那麼悲觀,直說:「在電視上宣布要贈送《快訊》時,幾千個投資人打電話進來,連續三十七個小時,電話都滿線。」她認為,「業界裡面的溫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冷」,寒冬中懂得保暖的人,最有資格迎接下一波大行情的到來。
當所有業者都在尋找出路時,復華投顧副總經理黃嘉尚熱切地感染到這陣子的「大陸熱」,他表示,散戶的市場大餅已經縮小,將來唯有往代操和大陸兩條路發展,才較有前景,太衝動和太市場派的投顧,都將隨著時間慢慢被淘汰。
黃嘉尚也說,不少較資淺的投顧老師都難熬今年冬天,或要轉換生涯跑道,或要到大陸發展,大家都還在盤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明年一月扣除許多重要節日,只有十二、十三個營業日,到時,沒有獲利的投顧,恐怕就得關門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