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台灣農曆年前會爆發金融危機,而且,更指陳銀行業的逾期放款高達一○%到一五%,是目前的二至三倍,消息見報後,讓才剛剛攀上六千點大關的台灣股市,又重重摔了一跤。
七大銀行逾放創下歷史新高
就在「官方說法」讓外界半信半疑之際,不巧國內七大銀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台灣企銀)又發布十月底的逾放數字,結果又創下歷史新高,平均逾放比高達五.三一%,逾放總額(含催收款)也突破三千六百多億元,令人怵目驚心。
如果以八十五年底的逾放金額比較,當年七行庫的逾放總額是一千九百二十億元,和四年後的今年十月底比較,增加了將近一千七百億元,成長八成八,依此速度,明年成長一倍的可能性極高,部分銀行逾放比跳升兩位數的機率大增。
大銀行尚且如此,基層金融機構的情況更加嚴重,今年第二季,農會信用部的逾放比平均高達一五.七%,其中台灣省農會因為合併中壢農會,造成逾放比高達九○%的天文數字,資產品質惡化相當嚴重。
雖然銀行界公布出來的逾放比已經如此驚人,但是,《經濟學人》卻說實際狀況更嚴重,究竟國內銀行的壞帳情況有多嚴重?尚未浮現的地雷會有多少?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指出,銀行業總問題資產水準偏高,如果把重新協議放款、超過九十天的逾期放款,及承受擔保品等加入逾放總額計算,估計不良放款達總放款的一○%。
這是採取比較嚴格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一位銀行界高層主管指出,目前財政部認定逾期放款是逾期放款加上催收款(扣除依規定不必列報的催收款),得出的逾放數字,不必列報的催收款包括協議攤還的案件等,每家金額大小相差很多。
銀行業壞帳最多增加五成
比較令人關切的是部分銀行為了讓數字好看,故意隱匿逾放,這位主管說,以銀行了解的程度,把不必列報的催收款,以及隱匿的逾放金額全部攤開,而且,採取比較嚴格的標準認列逾放,目前是以六個月未繳利息才算逾放,如果把三個月未繳息也加入逾放總額來計算,全體銀行估計最多會增加五成的逾期放款,七大銀行至少要增加三至四成,以七家銀行十月底的總逾放金額三千六百多億元來計算,七行庫至少要增加一千多億元逾放,逾放總額會高達四千六百多億元。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全體銀行的不良資產全部掀開,估計將達七%、八%,並不離譜,但是,如果像《經濟學人》所指是現在的兩、三倍,則是不可能的事。一位銀行逾放中心主管說,逾放高當然是很可怕的事,但是,重要的是各銀行逾放的品質,及提列的呆帳準備是否足夠,不能光從數字來評估銀行承受壞帳的能力。如果銀行估計損失有八十億元,就必須提列八十億元準備,如果不足,必須從盈餘提列,盈餘勢必減少,如果盈餘不夠,銀行就會虧損。
因此,表面上的數字看不出銀行的風險,每一家銀行的資產品質如何,也必須很仔細地評定,不能從數字來斷定這家銀行的風險,有些銀行逾放金額不多,才幾十億元,但是,如果都是一些收不回來的壞帳,則這家銀行的風險極大;如果一家銀行的逾放近百億元,但是,都是收回有望的壞帳,不能說這家銀行是高風險。
像最近很多企業紓困,跟銀行採取利息一半現金、一半掛帳的方式,使得這些企業繼續苟延殘喘,讓外界十分質疑,不過,銀行界人士說,過去有不少企業瀕臨倒閉邊緣,銀行鬆手,修改當初的貸款契約,讓這些企業後來正式上軌道,公司救起來了,銀行的債權獲得確保,所以,並不是每一件紓困案都是有問題的。
銀行跟逾放賽跑,二.五%標準提前跳票
這些問題企業目前因為貸款契約修改,因此,並沒有列入催收行列,因為他們仍然正常繳息,至於這些企業將來會不會真的變成催收戶,誰也沒有辦法預料。銀行一方面拿盈餘打呆帳,積極滅火,另一方面,逾期放款卻不斷成長,讓銀行十分頭痛,財政部去年訂下四年內逾放比降至二.五%以下的標準,顯然已經提前跳票了,第一銀行董事長陳建隆日前很坦白地說,他認為九二年後銀行的逾放比沒有比現在高就不錯了,一語道破銀行經營的壓力。
逾放中心主管說,由於景氣不佳,企業不斷出走,銀行的壞帳持續惡化,幾乎每天跟呆帳在賽跑,財政部訂下的二.五%標準,目前看來達成困難,當時,財政部曾經訂下罰則,如果達不到二.五%的標準,將強迫銀行增資或是合併。
這位主管說,三商銀談合併多年均不成功,將來如果因為逾放比達不到標準,而被迫合併的話,那將是一場災難。除了三商銀以外,其他資產品質一路惡化下來的銀行,甚至已經等不到三年後,目前已經開始積極尋找對象,趕快把自己嫁出去為妙,免得到時候拉「警報」。
銀行界人士說,台灣銀行資產品質不佳的形象已經國際皆知,對台灣的形象有負面影響,不過,目前世界各國對逾放、壞帳、不良資產的定義均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各說各話,各國採各國的標準,並不是站在同一個水平上來看,像這次台灣被《經濟學人》公布出來,對台灣並不公平。
不管《經濟學人》的報導正確度多高,事實上,已經對台灣造成殺傷力,銀行逾放節節攀高,主管當局迄今找不到徹底解決的好方法,銀行說逾放高是因為景氣不好造成,但是,究其原因,是銀行負責人有沒有善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
台灣銀行總稽核蘇德建在最近出版的《金融尖兵》裡提到,國內銀行業要提升競爭力,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革,負責人要揚棄把銀行視為自家金庫的心態,將經營權、所有權分開,尊重專業經理人,政府也不應該再為經營不良的金融機構背書,縱容財團操縱金融業,政府高層更應該還給金融主管當局一個專業的金融監理,讓違法的經營者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