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樁外資購併投信案,荷銀資產管理公司於七月六日正式入主光華投信,並將光華投信改名為「荷銀光華」,讓這家老投信徹底轉變為純外資。這對於身兼潤泰集團海外投資主管的荷銀光華董事長李湘偉而言,過去都是幫潤泰集團在買別的公司,這一次卻是要將自己賣掉,這樣的角色轉變確實「很奇怪」。
李湘偉說,由於自己是掌管海外投資業務,像潤泰與美商安泰人壽合作案、華信銀行以及在香港業務等,他的動作就是「買」,幫老闆增加資產,如今卻是要賣,還包含自己。至於是否有介入光華的買賣過程,李湘偉表示,因為他是光華經營團隊的一員,所以不適合出面談,但是「老闆想要完成的的心願,我們也要努力幫他達成」。
荷銀進駐光華後,一切以安定人心為原則,保留原本的管理階層,包括董事長李湘偉、總經理章嘉玉的職位都不會有變動,不過,據了解,荷銀也開出一年打拚的期限給留下來的主管們。
本土化的光華投信要轉變為純外資,當然再需要的是語文的再教育,目前荷銀光華內部已經不斷地開設語文訓練班給員工上課,甚至現在連主管開會都要用英文,為了符合荷銀加入外國人的需要,對於這樣的轉變,員工充滿了挑戰。
對於從本土轉為外資,李湘偉感受最深,他發現外資的重承諾,是本土企業所不能比的,而且荷蘭銀行台灣區的總經理施赫恩還身體力行,與他們開會時,施親自做筆記,會後還整理會議紀錄,發 e-mail 給大家,讓他真正感受到荷商的主管竟然可以如此地謙卑。
民國七十四年成立的光華,有十五年的歷史,是國內第二老的投信公司,資本額一億元,不斷的增資、配股,使得資本額擴充為八.六六億元,成為國內投信界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光華旗下有十八檔基金,資產規模為六百四十八億元,總受益人數為十一萬九九七一人。
李湘偉相當坦然面對過去光華績效不佳的因素,目前正積極向各投信下達「挖角令」,而投研部主管,則鎖定一位具有操作國際基金經驗的投信總經理為目標。公司人員預計從一百五十人,擴充為二百多人,並積極尋找八百多坪的辦公大樓。李湘偉給光華投信一個嶄新的目標就是,三年內要成為業界前三名,五年內要成為業界第一名。
荷蘭銀行是光華的原始股東之一,持股六%,目前以每股五十二元的價格,買下潤泰集團手中的六二%,與美國安泰人壽的二○%股權,交易價格高達三十六億六千七百萬元台幣,由荷銀一次付清,之後荷銀持續收購另外的一二%,截至目前為止,荷銀持有光華投信股權即將達百分之百,成為純外資。
至於荷銀部分,以約四十二億多元的價格買下光華投信究竟是不是划算?若以光華的受益人數來看,每位價格約為三萬五千多元,但是未來這十一萬受益人可能投資荷銀光華不止這些錢,況且外資投信來台創業,至少也要奮鬥七、八年,才有如此的光景,所以這項交易對荷銀來說,也不算太壞。
除光華外,目前傳出京華跟瑞士銀也有接觸,元富與保德信人壽也在談,另外像群益、倍立等也有外資在接觸,台灣一旦加入 WTO,將直接面對國際金融產業的衝擊,有人憂心台灣跟香港一樣成為外資的殖民地,但也有人認為,面對自由化、國際化的衝擊,對國內的金融產業是一項正面的挑戰。如同光華投信董事長李湘偉所說,「過度保護的環境不見得好,唯有完全開放的環境,對投資大眾才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