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來投信旗下的海峽基金,因基金規模太小,該公司認為不符合成本,遂於四月十日公告終止信託契約,終止日的清算規模為三千三百萬元,受益人數為四百多人。這是台灣投信開放十幾年以來,第三支解散的基金,巧的是目前三檔清算的基金都跟金融風暴沾上邊。
首開台灣基金清算風氣之先的是統一投信,在八十六年及八十八年間,連續清算統一美國公債及統一魔力兩檔基金,第一檔清算基金為美國公債,成立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九日,但因為基金規模一直無法突破,八十六年正值東南亞金融風暴,全球經濟大受影響,美國自然也不例外,加上該基金連續三十個營業日的資產規模低於五千萬元,統一內部決定向證期會提出申請要對該基金進行清算。
統一投信表示,雖然證期會對於投信公司清算基金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但是第一次面對要清算的基金,還是顯得有點手忙腳亂,因為這是他們過去從沒有過的經驗,清算所花的時間大約兩個月。
之後,統一投信又在八十八年四月,將統一魔力基金解散,該基金成立日期為八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這是統一投信第二檔清算的基金,當時的受益人數在一百人以下。
依據一般的股票型基金之信託契約規定,連續三十個營業日,基金資產規模低於二億元以下的基金,由投信公司自行清算基金;一般債券型基金則是連續三十個營業日基金規模在五千萬以下。
第三檔解散的基金——寶來海峽基金於八十七年九月成立,適逢金融風暴期間,導致募集情況不佳,當時只募到十二億元,最近幾個月來,基金規模逐漸萎縮,二月十五日至三月二十四日為止,基金規模最高為一.八四億元,最低為七千四百六十四萬元。
寶來投信總經理黃桂新指出,海峽基金由於規模過小,該基金一年的管理費收入僅兩百萬元,請個基金經理人,還要行銷、股務以及研究員等等的開支,不敷公司營運成本。不過,台灣對基金進行清算的風氣並不盛行,由於申請基金不易,投信業者覺得將旗下基金解散面子掛不住,為了保住該基金,於是乎將舊基金重新包裝,再次推銷,以便引進新資金,或是拜託法人機構大量買進,將資產規模衝到兩億元以上,如此,不僅保住了面子也兼顧了裡子。
國內兩百多檔的基金中,有不少基金規模小於兩億元,其中寶泰小龍、寶泰先進、寶泰強勢及中信和豐股價指數基金等在三月底時,淨資產還低於一億元以下。寶泰旗下的五檔股票型基金中有三檔基金低於一億元,但寶泰目前積極以擴大新基金規模來增加該公司利基,至於過去經營者所遺留下來的基金,寶泰則還是予以保留。
目前,台灣投信旗下蓮華基金的資產規模一直在兩億元左右徘徊,台灣投信內部已經四處打探,為解散基金流程預做準備,該公司發言人副總經理季慈心表示,蓮華基金信託契約規定,連續三十個營業日基金規模低於五千萬元,公司將召開受益人大會對該基金進行清算。目前該基金雖然還未達到解散的標準,不過他們還是要隨時做好準備。
解散基金對投信公司而言,應該是利多於弊。黃桂新認為,基金規模太小,對投信公司營運及受益人都不利,不僅投資人受苦,也不符合公司的經營效益,所以他相當鼓勵投信公司解散規模小的基金。不過,「國外清算基金的風氣相當興盛,但是台灣則否。」畢竟台灣人的「面子」總是比「裡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