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金融圈,最近明顯感受到華南銀行很積極,積極「做多」,因為最近華南一連串的記者會,一連串的新聞稿,都和「電子」、「網路」有密切關係,最近金融股逢「電」、逢「網」必漲的原則,在在逼使老銀行往最新的網際網路領域跨進。
一位華銀主管直言,「一銀上次簽約要做網路券商,隔天立刻漲停板,國壽宣布成立一家網路公司,隔天也漲停,我們這麼積極做電子商務,這個大的計畫,股價應該不錯才對。」
對於民營化兩年,退休金都套牢在自家銀行股票上的三商銀員工來說,確實是一件痛苦的事,大家對於高科技業股價飛漲不但羨慕,更對銀行股價抱屈:「銀行資產這麼多,每年都賺錢,股價怎麼會腰斬?」
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除了少數幾家以外,背著大筆逾期放款,每季逾放比不斷攀升,造成銀行龐大的壓力,外資點名值得投資的銀行股,只有低逾放比有創新計畫的新銀行和民營銀行,三商銀就是沒分。五、六%的逾放比,讓投資人十分害怕,只敢望著當年的千元高價興嘆。
當然,除了和股價有關係以外,事實上,銀行如果沒有盡早介入網路,掌握網路的商機,很快會被潮流淘汰,更何況網路的世界是大者恆大、先卡位者先贏。華銀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年八月宣布成立電子商務小組,從資訊室調了一位電腦高手││許伯林專職負責,年底立刻和三商行、東捷簽約進軍電子商務。
問到銀行的利基在哪裡?華南銀行總經理許德南很肯定地說:「我們有四百五十萬客戶,怎麼會做不起來?」
別人行 我們也行
不止進軍電子商務( E-Commerce ),華銀還打算做電子商城, 和 Hinet 的中華商城、數位聯合的種子商城、IBM 的廣通商城比美,還有,華銀還要和台灣大哥大合作做行動銀行( Mobile Banking ),對於老銀行來說,大家恐怕都有一個疑問:「老銀行那麼保守,怎麼做得起來?」尤其是很多高科技業者都積極投入電子商務領域,電腦人才缺乏的銀行怎麼拚得過?
不過,許德南很不以為然地說,華銀客戶群那麼多,就是最好的利基,是最有資格投入金流的銀行,而且,華銀在電腦方面的投資金額、人力一點也不輸其他銀行,誰說華銀不行?
銀行做電子商務並不是新聞,包括中信銀、遠東銀行、富邦銀行、台新銀行都分別和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和信電信訊約,進軍行動銀行領域,華銀要做電子商務,似乎不是太新鮮的新聞,不過,如果比較一下這些銀行總經理、董事長的年齡,遠比其他銀行的主事者年長甚多,就會了解華銀切入電子商務領域速度有多快了。
進一步了解華銀切入網際網路的藍圖,恐怕會讓很多同業小小再地吃了一驚。前不少大型銀行都紛紛打電話給華銀,或是從旁打探,想了解他們到底做到什麼程度,不過,華銀電子商務小組負責人許伯林說,目前還有很多案子在談,並不方便透露。
雖然不方便透露, 不過,以目前已經和華銀簽約做為電子商務( B2B )夥伴的三商行、東元轉投資公司的東捷公司來說,華銀已經暗示該行要做的不止這些而已,華銀不止提供金流服務,還提供保證、額度服務。
華銀主管指出,過去企業和企業交易時,買方會提供擔保品給賣方,買方如果和銀行往來,就會變成二胎貸款,不但額度受限,連貸款利率也會比較高,但是,在電子商務部分,未來三商行、東捷的客戶要購買商品,只要透過華銀,不但可以解決付款問題,華銀可以提供額度,客戶不必像過去一件擔保品。必須重複授信,較過去方便許多。
和台灣大哥大簽約 進入行動銀行領域
電子商務是第一步,接下來,華銀還要做行動銀行,目前已經和台灣大哥大合作,將於二月中旬簽約,未來台灣大哥大的客戶,如果也是華銀的客戶,只要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除了提領現金以外的櫃員機( ATM )業務, 等於帶著一部 ATM在街上走。
華銀一位主管說,因為華銀有四百多萬客戶,大哥大業者都想和華銀簽約,因為簽了約,就等於有四百萬客戶商機,對於華銀來說,只要透過全省分行促銷,還沒有大哥大的客戶會辦理開機,有大哥大的客戶也會考慮申請和華銀往來的大哥大號碼,因為比較方便,這就是包括許德南在內的華銀主管,對於跨進行動銀行信心滿滿的重要原因。
不過,華銀列為最高機密的則是進軍電子商城,什麼是電子商城?其實就像百貨公司一樣,只是這家百貨公司是虛擬的,是透過網路進行,客戶逛商城,就好像逛百貨公司一樣,只是電子商城的客戶只能在電腦上逛、購買的時候也只能在螢幕上選擇,不能看到實體的商品,對客戶來說,要改變習慣的困難度比較高。
銀行自己開電子商城,就不止提供金流而已,而是像房東一樣,提供「場地」讓廠家進駐,銀行收租金,加上金流的服務,對銀行來說,電子商城好像出租房一樣,只是,蓋房舍要建築成本,住進來的客戶也有限,但是,電子商城興建成本很低,「房客」無限。
許伯林說,對於客戶來說,透過網路購物,最大的瓶頸是怕買到的東西不喜歡,要退貨又怕錢已經利用信用卡付掉,拿不回來,這個部分有銀行介入,就會有好處,銀行可以等到客戶收到商品,滿意之後,再付款給廠商,對客戶比較有保障,對銀行來說,這筆資金在銀行停留的時間,銀行透過資金操作,可以增加銀行的收入。
不過,一位主管私下表示,以後應該要做到客戶收到商品之後,再扣帳的地步,而不是先向客戶扣款,再付款給廠商,這些技術上的問題,未來應該會一一解決。
至於下一步,華銀副總經理陳哲仁說,以後就是大哥大和網路結合,透過大哥大可以上網,上網就可以進入華銀的電子商城,華銀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完整的資訊、服務,吸引客戶進商城消費,
華銀授信總歸戶 不怕踩地雷
要投入網際網路領域,必須要有電腦設備、人才,在電腦設備方面,華銀投入的金額高達數億元,目前已經完成全行的授信化工業電腦化,該行授信電腦化和其他銀行最大的不同,是華銀已經做到「總歸戶」的程度,也就是只要和華銀的往來客戶,不管是外匯、存款、貸款,甚至是董監事所進行的轉投資事業也納入,只要在電腦上按一下,全部資料就會顯現出來,這套銀行首創的系統,華銀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完成。
客戶資料總歸戶的目的,是受到地雷股事件的教訓,很多上市公司大老闆進行轉投資失利,進而影響到母公司,都是因為銀行未能及時掌握到子公司的財務狀況,而錯失控管資產品質的機會,華銀董事長簡弘道說,如果當初有這樣一套系統,很多逾期放款就不會發生了。
爭取六十年次以後的員工
簡弘道說,宏國集團傳出財務吃緊的隔天,他立刻利用銀行的授信系統了解該集團在所有銀行的授信狀況,看了以後他就知道宏國沒有事,第一次感受到銀行資訊整合的重要。
另外,人也是華銀跨入新領域的關鍵,目前華銀員工有六千多人,資訊人員有兩百人,等於每三十個人中有一個資訊人才,不過,華銀認為資訊領域的人還是不夠,未來還要增加,而且,年齡要越小越好,最好是六十年次以後出生的人。
對於電子商務小組的人,最困難的不是業務本身,而是要怎麼把網路的概念,用最簡單的語言說給年長的主管聽,讓他們了解、接受,並進而支持,因為對於從事金融業多年的人來說,電腦業的陌生程度遠比新金融商品要高,不過,經過個月的教育,不止部門主管、總經理、董事長,甚至有些分行經理,都對這套系統日漸熟悉,這是他們認為目前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