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外資購併本國金融機構 P.22

外資購併本國金融機構 P.22

銀行合併,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而是生存的必需,蕭萬長說:「鼓勵合併是政府既定的政策」,國外超級銀行不斷搬演驚心動魄的超級大合併,「大」,未必就賺錢,但是「小」,卻肯定要賠錢。

在銀行大購併的全球狂潮下,存款資金豐富、銀行技術低落,而且相對封閉的台灣市場,就成為跨國銀行的最愛。

這是個「大合併」的時代,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銀行,都在朝著「合併」的方向前進,去年,美國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結合成花旗集團,美林證券購併水星資產管理公司,德國的德意志銀行也鯨吞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信孚銀行,成為全世界資產最大的金融機構。而八月二十日,日本富士、第一勸業、興業銀行的超級大合併,創造出總資產一兆美元的超級巨獸,更是震驚全球的大突破。

跨國銀行的合併,對於台灣來說,好像總是遠在天邊、毫不相關的故事。但是,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以及本土行銀地雷風暴之後,台灣許多銀行陷入進退維谷窘境,一向保守的金融主管官員也體會到,本土銀行的合併已經勢在必行,財政部長邱正雄、次長陳沖更在各種公開、私下的場合,遊說大型銀行合併出了問題的基層金融機構。

總統李登輝、行政院長蕭萬長、財政部長邱正雄都看到了這個大趨勢,李登輝在農曆年前就已經明確指示,政府應該趕緊建立一個能讓銀行合併的法令環境。甚至在李登輝因為重感冒住進台大醫院療養的期間,他還要求劉泰英以及多位銀行專家,不斷提供國外銀行產業發展的報告,研究如何徹底整理國內支離破碎的銀行體系,最後的答案很明確:合併。

李登輝一出院,就找來幾個經營銀行的好朋友,鼓勵他們進行合併,一談才發現原來國內的法令有諸多的限制,於是下令蕭萬長徹底修改法令,今年五月二十日的行政院院會,蕭萬長明確訂出方向,要做金融大改革,包括設立金融監理總署、制定金融業合併辦法、引導國內銀行朝向大型化、國際化的方向,當然,「合併」是必然的道路。


花旗、荷銀不會有大動作 匯豐、渣打興趣昂揚

在政府一波又一波的動作當中,國內的外商銀行嗅出改變的氣氛,因此也向財政部強烈表達:如有機會,願意購併本土銀行!在台灣的四大外商銀行當中,荷蘭銀行剛剛買下美國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目前正忙於組織整合,短期內不會再有大動作;花旗銀行已經建立全國的營業據點,雖然對於擴張業務保持興趣,但是因為總公司與旅行家集團合併,組織改造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因此預料動作也不會太大。

不過,這兩年在台灣擴張速度很快的匯豐銀行,本身是亞洲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設立分行的速度又受到限制,因此對於購買具有存款規模的本土銀行興趣很高;另外發展信用卡業務相當成功的渣打銀行,也希望藉著合併的機會,貫穿台灣封閉的金融市場。他們都認為,外商銀行在台灣的市場占有率,只不過五%,與香港的五五%、新加坡的三三%相比,發展空間無窮,如果有機會藉著購併切入本土市場,將是兩家銀行業務大成長最佳的機會。

幾家外商銀行的主管對財政部表達意願,財政部的態度也相當開放,財政部長邱正雄說,對於外商銀行購併本國金融機構的意願,財政部的立場是「一視同仁」,將來等到金融機構合併法草案完成立法之後,再與本國銀行彼此合併一樣,採專案審核的方法處理。

外商銀行到底對哪些銀行會有興趣?根據本刊的了解,大家熟知的中國商銀、華銀行、台新銀行、華信銀行等外資持股比率較高的銀行,都不在匯豐與渣打的「採購名單」之內,外商銀行有興趣的,是以存款為基礎、放款金額不大的銀行,更重要的是,這些銀行逾期放款金額不一定要很低,重要的是帳目要「透明」。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小企銀當中的北企︵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南企,新銀行當中的泛亞、亞太,都是可能的標的。


引進跨國銀行做「策略聯盟」

另外,還有一個外界忽略掉的市場,那就是本國銀行與著名的世界級銀行「策略聯盟」的市場。今年上半年,就曾經傳出某家著名的國際投資銀行,相中一家民營銀行,有意斥資約新台幣十億元,購買該行五%左右的持股。雖然雙方有幾次積極的接觸,但是最後卻因為這家銀行股價上漲太快,最後並沒有完成交易。

還有,國內某些大型的民營商業銀行大股東對於引進國外著名銀行的資金與技術,也長期表示深感興趣,由於態度相當開放,在未來聽到跨國銀行以策略投資夥伴的角色,參與國內商業銀行的經營,應該不是太突兀的新聞。

而嗅覺靈敏的投資銀行家們,聞到政府鼓勵合併的政策,以及部分觀念先進的銀行大股東對於引進外資股東開放的態度,因此最近台北的街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銀行經理人,他們在各主要民營銀行不斷穿梭,舉行多場諸如「合併策略」的研討會,教導國內的銀行決策經理如何思考合併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他們積極鼓吹合併的態度,對於加速銀行合併的進行,起了相當大的催化作用。

雖然外國人興趣高昂,財政部的政策態度明確,對於大型商銀的合併,財政部希望業者自動自發,偏偏七大行庫都在等政策性指示,可見業者對合併,基本上是排斥的。


周阿定:外銀對於購併本國銀行很感興趣

這回財政部矢志要在年底前,為台灣打造兩家躋身全球一百大的銀行,被點名合得來的大銀行有台銀、土銀、台銀、華銀,三商銀合併,中型銀行包括世華與中銀,就連成立未滿十年的十六家新銀行,也被央行外匯局長周阿定一句「外銀很感興趣」,有十五家新銀行股股價在二十三日大漲。

以台銀、土銀為例,由於兩家都是公營銀行,而且都還沒有股份化,合併程序最為簡便,一封公文就搞定。年底前找不到兩願結合,只好讓台銀、土銀公證結婚,這是財政部的底牌。

不過,說「我願意」的那一刻,往往是家庭問題的開始,台銀、土銀的文化不同,業務形態互異,另一家大型商銀的總經理大膽預測,「一家已經不好搞,何況兩家?合併後的第一任總經理,很快就會陣亡,第二任總經理,很快就會受傷,真正要上軌道,至少要到第三任」。

至於台銀、華銀的合併,甚至三商銀合作的可行性大嗎?幾家大銀行的高層都很坦白,「多出來的人怎麼辦」?台銀、土銀是吃公家飯的,不至於失業,而民營化的三商銀,已領過一次退休金,這回合併,是否要領資遣費?


誠泰銀行裁員二十人就被拉白布條

面對失業員工的抗爭,誠泰銀行總經理莊信義有切身感受。他說,誠泰只裁了二十人,但這些人天天舉白布條抗議,向市府勞工局請願,搞到最後,銀行只好為他們安排其他的工作。

裁二十人就鬧到市政府,裁兩百人可能會國際知名,因此,大型銀行對合併的前景均不樂觀,倒是具有財團背景的十多家新銀行,並不排斥合併,但對於合併以後的經營主導權,每家都很堅持。

十六家新銀行成立迄今,已邁入第八個年頭,排名在前段班的台新、華信、玉山,主事者都相當積極,把銀行當成志業經營,要他們把幾年來的辛勤耕耘拱手讓人,不管是台灣人還是外國人,都有其困難度。

排名在中段的富邦、中華、安泰、聯邦老闆有財有勢,企圖心不比前段班差,沒有人人併我,只有我併人人。

別看中段班不願被併,就連一向被歸類在後段班的銀行,也有一些企業家第二代,如寶島銀董事長陳國和、大眾銀副總陳建平等,希望在換血後重新出發,早一天升等到中段班。


柯飛樂:銀行合併是文化問題

被歸類為「出過狀況」的泛亞銀行,也曾傳出與高雄企銀有合併可能,對此,泛亞銀行董事長柯飛樂表示,「目前不作此想,也沒有外銀表達吃下泛亞股權的意願」。

柯飛樂說,部分外銀有意購買本地銀行的股權,這不是短期內可達成的目標,是基於中長期戰略的考量,前提是兩岸開展對談。屆時台灣有大陸為腹地,又有充沛的資金,外銀買一家本地銀行,有助於其對東亞市場的開展。

柯飛樂承認,銀行終究無法脫離合併這個大潮流,但台灣畢竟不同於西方文化,對老闆來說,這是面子問題,對企業來說,是文化融合問題,而員工將面臨失業問題,這麼多的問題糾結在一起,需要時間。

問題是,台灣什麼都有,就是沒時間,當銀行家感受到非合併不可的時候,只怕已時不我予。


新設金融監理局可以收容合併後的銀行高級主管


本土「銀行家」所以採取抗拒的態度,主要就是合併之後會發生「位子不見了」的問題。例如台銀與華銀,或是台銀與土銀合併,雖然可以創造出列名全球前一百大的超級銀行,但是現有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必須換工作,而他們都是吃了一輩子公家飯的公務員。因此,財政部在鼓勵他們合併之際,除了修法掃除障礙,更重要的是要替這些人「找位置」,而正在籌畫當中的金融監理總署,就是安置這些人的最佳去處。

所以,雖然國際金融市場已經為了合併喊得殺聲震天,但是國內仍然「一步一腳印」,先搞個機構創造位置,把銀行的高級主管安排妥當,同時修改法令,才能夠開始進行實際的合併工作。這就是「台灣模式」的銀行合併──一切以人和為第一優先。

說到人和,一位要求不得具名的財政部高級主管說:「金融機構合併茲事體大,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紛擾,應該要到總統選完後才會具體推動。」善哉斯言,為了總統選舉,什麼都要停擺,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延伸閱讀

放棄穩定軍職追夢做甜點!曾和江振誠工作、前世界傳奇餐廳NOMA甜點副主廚來台客座,上線5分鐘完銷甜點在台販售
放棄穩定軍職追夢做甜點!曾和江振誠工作、前世界傳奇餐廳NOMA甜點副主廚來台客座,上線5分鐘完銷甜點在台販售

2024-08-13

經典糕點永續添味 阿默蛋糕三十周年打造「永續甜點品牌」
經典糕點永續添味 阿默蛋糕三十周年打造「永續甜點品牌」

2024-11-13

台積電66億美元補貼到手,為何川普上台後可能壓力更大?線索就埋在他的第一任總統作為
台積電66億美元補貼到手,為何川普上台後可能壓力更大?線索就埋在他的第一任總統作為

2024-11-15

神戶職人甜點、東京車站排隊餅乾,日本烘焙美味在台灣吃得到
神戶職人甜點、東京車站排隊餅乾,日本烘焙美味在台灣吃得到

2024-04-30

以數位科技為翼 「杉杉來茈甜點店」連結全臺味蕾
以數位科技為翼 「杉杉來茈甜點店」連結全臺味蕾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