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加密貨幣投資新手必看!一文破解加密貨幣七大迷思

加密貨幣投資新手必看!一文破解加密貨幣七大迷思

鏈習生

產業動態

2022-10-18 13:55

自從 2009 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加密貨幣經歷 10 年以上的發展,如今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已經超過 2 億 9 千萬人。但根據加密貨幣 ATM 企業 Coinme 在美國、巴西和墨西哥所主導的 一項調查中,1,000 位民眾裡,高達 980 位民眾對加密貨幣一知半解。

由於加密貨幣科普知識不夠普及,民眾常常以「詐騙」、「不實際的虛擬產物」等標籤去定義它,對這個產業有諸多誤解。本篇文章將破解 7 大常見的加密貨幣迷思,讓你對這個產業有更正確的認識。

迷思1:加密貨幣是虛擬的,沒有實際用途

 

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所發行的電子代幣,包含比特幣、以太幣(ETH)和泰達幣(USDT)等幣種。加密貨幣作為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基礎,如果已經有著各式各樣的功能,有些加密貨幣可以購買 NFT;有些能作為轉帳手續費支付;有些能參與項目治理等,加密貨幣的多樣性,已經今非昔比。

 

在區塊鏈產業之外,加密貨幣也已經成為了部份國家的合法支付方式,在薩爾瓦多和中非共和國,更是全面將比特幣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幣。世界各地如法國、葡萄牙、新加坡等國家,部份商家接受客戶使用加密貨幣付款,甚至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你可以用它來支付稅務。

 

加密貨幣市場是無國界的。在烏克蘭戰爭初期,由於戰爭導致當地金融陷入混亂,政府果斷採取用 加密貨幣募資 的方式,接受來自全球的善款。當時銀行擠滿人潮、暫停現金提款,更有烏克蘭民眾攜帶著加密貨幣,直接逃往境外生活。

 

隨著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傳統金融和商業巨頭紛紛進軍加密貨幣市場,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Nasdaq)、美國第一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接連推出加密貨幣產品。各國政府也在不斷地更迭監管政策,透過將其合法合規,讓加密貨幣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如今這個產業正在逐步與世界接軌,是充滿著機遇的新興產業。

 

迷思破解:加密貨幣除了是區塊鏈產業內的多功能代幣,也漸漸成為在現實世界中可使用的貨幣之一。隨著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加密貨幣儼然成為了新興產業的一員。

 

迷思2: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一詞源自於 1919 年的詐欺案,是一種詐騙手法。通常詐騙集團會用「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來吸引被害人投資,但實際上被害人所領取到的報酬,僅來自於後來加入的被害者,也就是俗稱的後金補前金,因為詐騙集團聲稱的「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並不存在。 

 

↑點圖可放大

 

如今加密貨幣已經成長為富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主流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透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機制來解決中央集權的弊病,實際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且沒有「承諾」給予投資者預期報酬,所以它們都不是龐氏騙局。

 

然而,確實有少部份區塊鏈項目或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 2021 年控告 Bitconnect 用「交易機器人」來欺騙消費者,當時 Bitconnect 宣稱投資者每日將可以獲得 1%的報酬率,曾讓它晉升為前 20 大市值的加密貨幣,騙取超過 20 億美元,如今創辦人面臨著刑事訴訟。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建議投資者們,在辨認龐氏騙局時可以注意 以下幾點:

  • 低風險高報酬,或甚至毫無風險
  • 過於固定的報酬率
  • 未經註冊的投資項目
  • 該投資項目不公開資訊或資訊過於複雜
  • 收到報酬的程序過於困難

 

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加密貨幣只是犯罪者用來包裝並加以利用的工具之一。根據警政署年度統計 110 年三大類型詐騙案,其中「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占 17.51%、「一般購物詐欺」占 12.15%,但我們並不會說 ATM、電商平台是犯罪工具,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工具是中性的,且能確實改善我們的生活。加密貨幣也能確實改善我們的生活,但由於大眾對於它的不熟悉,才會產生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的迷思。

 

迷思破解:並非所有加密貨幣都是龐氏騙局,但確實有不少詐騙集團以加密貨幣包裝,投資者們依然需要謹慎提防。

 

迷思3:加密貨幣是用來詐騙、洗錢的工具

 

詐騙集團會利用民眾對加密貨幣的誤解和想要一夕暴富的貪念,透過話術及複雜的專有名詞來包裝,吸引民眾投資他們的假產品。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加密貨幣詐騙」,根本買不到「真正的加密貨幣」,他們只是把加密貨幣作為話術,讓你直接把錢匯入他們口袋。

 

↑點圖可放大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估算,只有 0.15%的加密貨幣交易與詐騙、洗錢等違法行為有關相對之下,聯合國估計 每年約有高達 2~5%的法幣交易與洗錢有關。

 

大眾會認為加密貨幣是用來詐騙、洗錢的工具,部份原因來自於新聞報導不斷報導負面形象舉例來說,有些民眾認為飛機失事率高,是危險的交通方式,因而抗拒搭乘飛機。不過 美國交通部統計,過去五年飛機失事所導致的死亡人數,均低於 500 人以下。而台灣 110 年與 汽機車交通事故相關 的死亡人數,就已經高達 2962 人,汽機車顯然是比飛機更加危險的交通方式。

 

許多人認為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讓它容易成為犯罪者的洗錢幫兇。不過實際上,加密貨幣只有在區塊鏈上是匿名的,一旦需要換回法幣,交易所都設有實名認證(KYC),讓犯罪者無所遁形。目前台灣的 24 間加密貨幣交易所 及相關業務公司,皆已通過台灣洗錢防制法(AML)的規範,協助政府防範與追緝洗錢犯罪。

 

世界上難以追蹤的洗錢方式之一,其實是現金(cash)。現金交易具有匿名性,且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參與,相當不利於司法單位追蹤,但我們並不會因此而禁止現金。

 

迷思破解:加密貨幣不是用來詐騙、洗錢的工具,只有極少部份被犯罪集團作為犯案手段之一。

 

迷思4:比特幣想取代法定貨幣

 

在 2008 年,比特幣由一位化名中本聰的人物所發表,並在 2009 年開始運作。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的開拓者,雖然有部分支持者提倡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也確實有國家將其作為法幣,但其實比特幣的誕生,並不是為了取代法定貨幣。

 

↑點圖可放大

 

比特幣論文 全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內容只詳述比特幣將如何改善現有的線上支付方式,並沒有提及改善或取代法定貨幣。事實上,主流加密貨幣都不是為了取代法幣而發行。像是以太坊(Ethereum)是為了打造能兼容智能合約的區塊鏈,而發行以太幣;Tether 是為了提供與美元價格掛勾的加密貨幣,而發行泰達幣。

 

另外,由政府發行和管理的數位貨幣,正式名稱為央行數位貨幣(CBDC),和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性質不同 。

 

迷思破解:絕大多數的加密貨幣,都不是為了取代法定貨幣,多數應理解為新創項目。

 

迷思5:比特幣不安全,容易被駭走

 

比特幣從 2009 年問世起,從未被駭客攻破過其原因在於區塊鏈的底層運作邏輯。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由礦工透過工作量證明(PoW)來維護這條區塊鏈。PoW 要求創建區塊的用戶(礦工),算出一個「隨機數」來換取創建區塊的權利,創建區塊的礦工將收到比特幣作為獎勵。

 

PoW 機制保護了整個比特幣區塊鏈,不會受到駭客的攻擊。因為駭客必須超過其他 51%礦工的算力,搶在其他礦工之前找到「隨機數」答案,才能竄改區塊鏈的數據。

 

大多數區塊鏈都有被駭客攻擊過的紀錄唯獨比特幣從未發生,這也是許多人認為其他加密貨幣無法取代比特幣的原因之一。

 

新聞上常出現的「比特幣被盜」,並不是比特幣區塊鏈被駭客入侵,而是私人錢包被入侵。駭客會透過程式病毒、助記詞詐騙等方式,取得你錢包的「私鑰」(存取權),讓駭客直接進入你的錢包,盜走所有資產。比特幣區塊鏈本身是安全的,也從未被駭客攻破,但請務必保護好你的私人錢包。

 

(編按:助記詞是私鑰的化身,如同銀行卡的密碼,任何取得助記詞的人,都有權限動用你的加密貨幣資產。進入幣圈的第一堂課就是,妥善保護助記詞,不要將它交給任何人。有些詐騙甚至以交易所的名義索取,請務必提防。)

 

參與任何交易所、DeFi、GameFi 等項目,都必須小心被駭客攻擊的風險。因此我們建議用以下兩種方式來保護你的資產:

  • 將加密貨幣的儲存位置分散,例如多個錢包、交易所、協議
  • 使用冷錢包來儲存重要資產

 

(編按:儲存加密貨幣的錢包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熱錢包及冷錢包。熱錢包是連結著網路的錢包,像是 MetaMask;冷錢包是透過實體裝置來離線儲存私鑰的錢包,能有效遠離網路駭客攻擊非常適合儲存加密資產。)

 

迷思破解: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是安全的,但私人錢包及區塊鏈項目都有可能成為駭客的攻擊目標。除了保持分散儲存加密貨幣的習慣之外,也推薦使用冷錢包來保管加密資產。

 

迷思6:加密貨幣風險高,不適合我

 

↑比特幣價格歷史走勢圖 | 來源 Yahoo Finance(點圖可放大)

 

第一大市值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在 2015 年初到 2022 年之間 ,價格上漲了 100 倍,而同期間美股標普 500 指數的價格只上漲了 1.5 倍。比特幣也曾在 1 個月內暴跌 47%、一年內緩跌 84%,而標普 500 指數最深的跌幅僅有 25%。

 

雖然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性高,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受短期漲跌波動影響的投資策略像是長期持有、定期定額等策略。以比特幣為例,若你在 2017 年初起持有比特幣,如今將有 1900%收益;若你在 2020 年初起持有比特幣,如今將有超過 200%收益。

 

在傳統金融產業,我們能在銀行活期存款;在加密貨幣產業,我們能在交易所放貸收息。為了避免被幣價波動影響,你可以在全球最大的幣安(Binance)交易所,可以用美元穩定幣參與幣安理財,並領取每年 8%的利息。之所以利息能比傳統金融更高,是因為加密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借貸需求旺盛。

 

(編按:美元穩定幣是與美元價格掛勾的加密貨幣,常見的穩定幣有 USDT(泰達幣)、USDC、BUSD 等,這些穩定幣都屬於法幣穩定幣,意旨用法幣作為該穩定幣的儲備資產,以確保 1 穩定幣: 1 法幣 的比值。)

 

放貸收息雖然是低風險投資策略,但如果選錯放貸平台,你的資金將可能隨著平台倒閉而消失我們推薦幣安理財的原因是,它不但為全球第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同時也設有用戶資產安全資金(SAFU),確保用戶資金出現意外時,交易所能直接補償用戶的損失。

 

此外,來自耶魯大學的論文 曾建議配置總資產的 4~5%買進加密貨幣;管理上千億資產的美國投資機構 Edelman Financial 創辦人 也曾建議配置 1%總資產至加密貨幣。有些投資者擔心加密貨幣價格波動高,影響到整體投資報酬率,配置部份資產買入加密貨幣,能減少對整體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迷思破解:加密貨幣有許多低風險的投資策略如:放貸收息、長期持有、定期定額,讓你穩定地投資加密貨幣。

 

迷思7:加密貨幣價格高,比特幣太貴買不起

 

有些人看到新聞媒體報導,一顆比特幣的價格,高達數十萬元台幣,這讓他們覺得根本負擔不起。但其實你可以只買 0.5 顆比特幣,甚至 0.05 顆比特幣。事實上無論是 1000 元、500 元台幣,都能買得到比特幣因為比特幣最小單位為一億分之一顆比特幣。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所都設有不同的最低下單金額,以 BitoEX 為例,最低下單金額為 100 元台幣,代表你只需要 100 元就可以買到等值的比特幣。

 

購買比特幣非常簡單,台灣有多間符合 AML 洗錢防制法 的在地合法交易所,包含 ACE 王牌、BitoPro 幣託、MAX 等,為民眾提供安全且快速購買加密貨幣的服務。3 分鐘內即可完成線上註冊且能以台幣直接購買加密貨幣。為了方便沒有信用卡、金融卡的民眾,BitoEX 也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讓你能在超商直接買到加密貨幣

 

迷思破解:購買比特幣的價格門檻很低,且十分簡便快速。

 

結語

 

大眾對於加密貨幣的印象,往往會被報章媒體、有心人士、坊間傳聞所影響,因此誕生了許多迷思。本篇文章破解了七個常見的加密貨幣迷思,讓大家對加密貨幣有更正確的認識。

 

在幣圈裡有個名詞叫做 DYOR,全句為 Do Your Own Research,旨在勉勵大家投資前多多學習、研究。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唯有熟知加密貨幣的價值,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本文獲〈鏈習生〉授權轉載,原文:【新手幣看】一文破解加密貨幣七大迷思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鏈習生〉是新手入門加密貨幣的第一站。由華語幣圈 YouTuber 腦哥創立。

腦哥是目前區塊鏈科普YouTuber第一把交椅,希望將比特幣正確投資/科普知識分享給更多華語族群的推廣者。


11/9、11/16,腦哥將直白的分享如何理解加密貨幣的重大事件及價格崩跌成因。

你將聽到:

◎11/9:以太坊2.0的機會與風險

◎11/16:近一年加密貨幣暴漲暴跌,有哪些不可忽視的趨勢

實體講座、今周學堂YoutTube頻道免費分享:https://bit.ly/3VAhFPS

延伸閱讀

iPad Pro來了,全系列售價曝光!搭台積電M4晶片、配OLED螢幕厚才0.51cm…台灣何時開賣?
iPad Pro來了,全系列售價曝光!搭台積電M4晶片、配OLED螢幕厚才0.51cm…台灣何時開賣?

2024-05-08

龐大資訊、效率吸收! 地產秘密客看房辦公幕後小秘書ASUS ExpertBook B9 OLED
龐大資訊、效率吸收! 地產秘密客看房辦公幕後小秘書ASUS ExpertBook B9 OLED

2023-09-28

MicroLED走向量產!友達玩車窗擴增實境、群創液晶窗自動調光…面板春燕 可望飛到2028
MicroLED走向量產!友達玩車窗擴增實境、群創液晶窗自動調光…面板春燕 可望飛到2028

2024-04-24

做別人嫌麻煩的訂單  OLED業務熬過13年虧損 華凌擁三萬客戶  翻身工控顯示器軍火庫
做別人嫌麻煩的訂單 OLED業務熬過13年虧損 華凌擁三萬客戶 翻身工控顯示器軍火庫

2023-11-08

錸寶組大艦隊發威,衝刺能源事業搏翻身!被面板耽誤的電池模組廠,打進半導體廠、美系網路大廠供應鏈
錸寶組大艦隊發威,衝刺能源事業搏翻身!被面板耽誤的電池模組廠,打進半導體廠、美系網路大廠供應鏈

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