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看著一堆無症狀、求安心,塞爆急診室...醫師痛心喊話:預防感染靠的是口罩和不群聚,不是一窩蜂的篩檢

看著一堆無症狀、求安心,塞爆急診室...醫師痛心喊話:預防感染靠的是口罩和不群聚,不是一窩蜂的篩檢
圖片僅示意

一線急診醫師

健康

shutterstock

2021-05-23 10:52

上班4小時已採檢了45人,3個確診的輕症堅持在急診待床...這句話是現在進行式。

 

上班4小時已採檢了45人,3個確診的輕症堅持在急診待床...這句話是現在進行式。

 

我想說,這裡是台大急診,是重度急救責任醫院,不是篩檢站,不是檢疫所:我可以是一個勇敢的前線戰士,更可以是一個無情的採檢機器,不怕累、不怕餓、不怕渴、不怕熱,但我也是一個急診醫師,而我對一線現場慘烈的戰況和可預期的未來發展感到心灰意冷⋯

 

這些無症狀者、輕症者所耗費的救護能量、檢驗量能、人力、床位以及急診醫護寶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擠壓著本該分配給重症患者的醫療資源,而這些重症者很可能就是你所珍愛的親朋好友、父母手足、可愛的孩子甚或一個嶄新的生命,這些患者被延誤的、本該屬於他們的檢查和治療,很可能導致親無所養、幼無所侍,本該完整的家庭就此破碎不堪,這完全不符合我對台灣社會公義的期待,亦與我從醫的初衷背道而馳。

 

新聞媒體上每日大家關注的焦點都是確診的人數、確診者所在的地區和足跡,輿論充斥著毫無建設性的謾罵、鬥爭,社會瀰漫著恐慌的氛圍,而我是能理解民眾緊繃的情緒,也能體恤防疫人員的辛勞,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台灣自豪的防疫成果,明明讓我們比世界整整多了一年多的時間準備,可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知貧乏程度卻令我感到可憐亦可悲;即使疫苗接種率無法一蹴而就,暫時無法回歸正常的社交生活,但每個國民都應該知道:這是個可以被預防的病毒感染,可是靠的不是採檢的陰性報告,更不該為了讓自己、老闆或學校安心,而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來急診群聚篩檢,而是靠你臉上的口罩和減少不必要群聚的主動意識;這是個80%患者皆為輕症,皆能順利康復的感染症,靠的也不是住院或吃藥,是自身的免疫力,需要住院觀察的是擔心進展為重症的多重共病患者,而不是健康的確診者。

 

我只是個小醫生,領公立醫院的薪水,不能拒診,只能衛教勸說,也不能決定政策,只能聽命行事,但即使我跟我的急診夥伴都感到崩潰,即使我們也都擔心自己的家人會因為我們的工作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和歧視,我們還是堅定的站在屬於我們的戰場,確實的執行著我們的任務,這戰場上槍林彈雨、流彈紛飛,而我們正相互扶持,苟延殘喘的負重前行;我只想拜託你各位,在你來掛號前,請你上網先瞭解正確的新冠病毒常識,想清楚自己值不值得浪費寶貴的急重症資源,若你做好承擔共業的覺悟,那我業已收拾好最壞的情緒並做好最完整的防護,在此繼續為這些不聽話的人效勞。(文.一線急診醫師)

 

 

 

誰是優先採檢對象?


1.有發燒、急性呼吸道症狀(新出現之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喘)、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者、非特異性全身性症狀(倦怠、肌肉痠痛)。

 

2.有明確「確診者接觸史」或「高風險接觸或群聚史」,例如萬華茶藝館、同住者群聚...等。

考慮緊急檢驗量能以及感染潛伏期,收到細胞簡訊或高危險地區有意願篩檢但無症狀者,建議在家落實個人自主健康管理。減少不必要外出及社交、確實佩戴口罩勤洗手、不搭乘大眾運輸、監測體溫和觀察症狀,待有症狀再行前往篩檢。

 

有國外旅遊進行居家檢疫者及被匡列者,若有緊急醫療需求或有相關症狀需採檢者,請聯絡1922或衛生主管機關協助安排,而非自行就醫。

 

採檢地點:

 

1.雙北:中興、和平、西園、剝皮寮、聯醫板橋篩檢站(08:00-24:00)

 

2.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https://antiflu.cdc.gov.tw/ExaminationCounter

 

3.各院疫病門診或將增設之戶外採檢站

 

4.孕婦、18歲以下兒童有症狀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症狀者、有急重症醫療需求者可至急診就醫。

呼籲輕症者且無特殊醫療需求(如孕婦、兒童、急重症)勿輕易前往急診就醫,急診同樣為高風險感染群聚區域且應保留量能給急重症病患。

 

去醫院的提醒:前往篩檢地點請佩戴口罩、攜帶健保卡、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結束篩檢同樣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返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若症狀加劇或持續超過三日以上考慮再次篩檢。

 

▲我有接觸到COVID-19確診個案,應該要注意甚麼?

 

▲我是COVID-19確診個案,應該要注意甚麼?

 

 

 

凝聚熱血銀鹽魂

 

由Frame工作室策辦的晒機市集今年堂堂進入第六屆,這個以「專門性」著稱的市集活動,從寥寥幾攤到目前二、三十攤的規模,儼然成為台灣老機界的嘉年華。

 

擔綱晒機市集幕後策畫的團隊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機械工程師、有的來自倉儲物流業或資訊產業,大家原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卻因為玩底片而互相熟稔,進而在一家咖啡館樓上成立基地,搞起一場又一場有趣的活動。

 

每年一到兩場的晒機市集地點並不固定,從第一場在台中開辦以來,也曾移師到台北與高雄等地,不僅吸引全台各地玩家參與,也有網路知名賣家(洪爺的銀鹽、凸相機、F.camera等)現身,包括連香港「即影即有相機博物館」的創辦人黃定敏(TM Wong)也遠道而來。

 

晒機市集的好買程度令玩家們失心瘋,相機、底片、背帶、各種配件應有盡有,也不乏魔人級玩家帶來的Hasselblad Xpan、500C/M、Norita 66等單價超過三萬元的夢幻機。

 

除了市集活動,Frame工作室也是很好的學習空間,定期開辦黑白及彩色暗房、大型相機教學課程,被玩家譽為殺手級的「隱藏版角色」、號稱「改機魔人」的建一,擁有匯聚瘋狂點子的木造蛇腹相機、碳纖維Instax Wide拍立得機……,這些被譽為極品的「變態機」只給看不給買,奉勸玩家們造訪前還請三思。

底片相機

▲點擊圖片放大

 

底片相機

Frame工作室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黎明路二段860巷28號

電話:0912-067-386

 

新銳攝影偵探社

 

開在台北松菸附近的SNAPPP,內外以相片與膠捲裝飾得誇張,遠遠就感受到這家店的青春活力。創辦人張簡誌瑋提倡底片街拍運動,並創辦專業雜誌、引薦新銳攝影家、廣辦募集徵件,把紙媒當成無國界的策展平台。

 

提及自己迷戀底片機的契機,他回憶道:「第一次看見Holga 135 BC表現的強烈暗角時,只能用感動來形容。」這一見,讓他從此迷上底片機,與同好共組工作室,每逢周休便相約到街頭外拍。

 

「說穿了,就是去路上拍正妹。」張簡誌瑋乾笑兩聲。他萬萬沒想到為了應付女孩的疑問,隨口胡謅自己是SNAPPP雜誌社的藉口,卻成了事實。「有一天我接到書商的來電,問我是否在辦雜誌,才知道SNAPPP名氣大到有讀者跑書店詢問。

 

底片相機

六年前開始興起的Lomo相機風潮,建構出年輕人熱中的街拍文化。

 

順水推舟之下,張簡誌瑋辦了台灣第一本街拍雜誌,靠著國際通信,邀約許多不可思議的大咖上刊,像是荒木經惟、森山大道、蜷川實花等,不知不覺成了為年輕世代引介的重要媒體。

 

其後,他將編輯、交流、教學合併為三合一店鋪,在店內廣推輕量好玩的Lomo相機。這種源自俄羅斯LC-A間諜機的相機,玩具般的塑膠外殼,顛覆傳統底片機印象,帶出門街拍輕便又時髦,成了年輕世代入門的一時之選。

 

「不用急著檢查照片或開App修圖,底片機讓人可以完全享受拍照的當下,是街拍最重要的精神。」

 

底片相機

延伸閱讀
辛酸!口罩、護目鏡、隔離衣,一天8小時的堅守卻換來病人一句「不夠親切」...醫師懇求民眾看診做到一件事
辛酸!口罩、護目鏡、隔離衣,一天8小時的堅守卻換來病人一句「不夠親切」...醫師懇求民眾看診做到一件事

2021-05-20

1922被打爆了!家人確診、足跡重疊、採檢結果要多久 指揮中心「3大QA」看這裡
1922被打爆了!家人確診、足跡重疊、採檢結果要多久 指揮中心「3大QA」看這裡

2021-05-19

病床全塞爆!瀕死老翁發燒「一插管下去全部人恐感染」 醫淚崩「急診水深火熱」
病床全塞爆!瀕死老翁發燒「一插管下去全部人恐感染」 醫淚崩「急診水深火熱」

2021-05-18

每10人就有1人確診...如果我被感染了不自知,打疫苗會不會出問題?感染科醫師這樣說
每10人就有1人確診...如果我被感染了不自知,打疫苗會不會出問題?感染科醫師這樣說

2021-05-16

就算是華陀再世,也救不了不打疫苗、不戴口罩的人!呂秋遠:台灣進入「社區感染期」,你應該做的10件事
就算是華陀再世,也救不了不打疫苗、不戴口罩的人!呂秋遠:台灣進入「社區感染期」,你應該做的10件事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