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全球金融風暴、DRAM產業大洗牌,甚至一度背負1200億元鉅債,力積電在今(25)日舉行12吋晶圓廠的動土典禮。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感慨地說,「我從來沒想過還可以蓋這個廠,而且是需要蓋這個廠、非蓋不可」。
力積電(6770)的前身為力晶科技,力晶科技在2012年大虧逾千億元、股票下櫃後,經歷一段經營模式轉型的沉潛期,在逐步還清債務後再進行企業重組。
如今碰上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的缺貨潮,讓超過70歲的黃崇仁決心放手一搏,抓住擴大規模的契機。
晶片缺貨到2022年底 力積電積極擴廠搶商機
「未來幾年,台灣半導體業還是相當看好,因為這次是結構性缺貨,而且缺貨可能要缺到明年年底。」黃崇仁這樣分析目前的產業現況。
黃崇仁口中的「結構性缺貨」問題,最嚴重的就發生在中價位的40、50奈米製程。
他解釋說:「全球產能是固定的,如果車用要多一點,其它的就會被砍掉,因為現在幾乎沒有人再增加此領域的產能,大家主要都攻最先進的產能。」
然而,從汽車自動化、AI、AIoT到5G,許多應用所需要的晶片數量較過往產品翻倍,但並不需要最尖端產能,因此黃崇仁決定此時大舉擴產,預計先投入2780億元興建銅鑼12吋晶圓廠。
抓緊缺貨潮改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 黃崇仁推「反摩爾定律」
面對此波缺貨潮,黃崇仁除了擴產,另一個積極作為則是力推「反摩爾定律」(Reverse-Moore’s Law)的新半導體營運模式。
在過去摩爾定律的規則下,資本密集的半導體製造業,在製程推出後隨著時間推移,產品價格逐年遞減,讓晶圓代工廠承受很大的財務、技術、利率風險,黃崇仁說:「如果不增加我們的投資動機,就會嚴重性缺貨,因此我提出這項新營運模式。」
深刻體認過往靠推進製程技術來降低成本、賺取利潤的摩爾定律必須修正,黃崇仁的反摩爾定律要改變失衡的半導體供應鏈結構,期盼晶圓製造與其它上、下游周邊產業必須建立利潤共享、風險分擔的新合作模式。
黃崇仁指出:「如果賺不到錢誰要投資,新廠不能照過去規則來訂價。」
成熟製程一年內漲價3~4成 黃崇仁:不排除再漲
對於全球成熟製程缺貨帶動的漲價潮,黃崇仁估計從去年至今,一年間價格大概就漲了3~4成,但他認為現在的價格才合理,且不排除4月後還有再漲價的空間,「現在客人怕的不是漲價,而是拿不到貨。」
面對英特爾宣示將重啟晶圓代工服務,黃崇仁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相當有信心,一派輕鬆地回答,「半導體製造業,我們離不開台灣啦,到其它地方都不行」。
台積電與英特爾先後表明將在亞利桑那州設廠,但黃崇仁說,亞利桑那州現在的缺水情況比台灣更嚴重,「台灣有先天條件去蓋這些廠,如果我們不能work,就沒有人可以work,我對台灣充滿信心。」
台灣半導體競爭力全球第一 黃崇仁:如果我們不能work,就沒有人可以work
進一步提起台灣的優勢,他認為「人才」是很重要的一塊,台灣訓練出的人才不僅有實力且較有效率,美國人對硬體不太感興趣,都去寫軟體了。
「在美國晶圓代工會很難做,因為有各種法令,光是三班制24小時的工時就很難處理,老美不做這些事的,公司要付多少錢呀?台灣來做就很有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在動土典禮上,包括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皆到場致詞。
蔡英文在致詞時表示,將全力支持產業發展,並將用多元方式增加水源、維持穩定供水。
力積電新廠動土 總統蔡英文、AIT處長酈英傑皆到場
酈英傑則讚賞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領導角色,同時重申美國政府對供應鏈安全議題的重視。他說明美國將與有著共享價值且可信任的朋友及夥伴,更加密切合作,「並確保我們的供應鏈不會被當作籌碼,拿來對付我們。」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在力積電新廠動土典禮上致詞。(圖片來源:陳弘岱攝影)
40年前台灣幾乎沒有半導體產業,但民間與政府一起努力,一步一腳印打下一片江山,以半導體供應鏈獲得全球尊重。
黃崇仁笑稱,「撇除三星以外,所有手機品牌裡面的IC大約有9成是台灣做的,沒有台灣,手機全部不存在。」
為了要更穩固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地位,台灣半導體業的腳步沒有停下。
黃崇仁說:「其實我握十萬片(產能)也OK呀,但不行,我覺得一定要擴大,要繼續往前走、做新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