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起來沒完!」、「看著日K線,心寒出冷汗」、「變貧農了」,股市討論區的網友留言,一則比一則悲觀,即使偶有投資人喊著要「抄底」,但「底」在哪裡?卻也沒人說得準。
這家在2017年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AirPods代工廠的公司,一度被認為將威脅緯創、和碩,甚至鴻海的地位,投資人自然也對該公司,抱持極高期望;未料,近2個月以來,公司股價竟跌跌不休,累計重挫約4成,讓超過12萬散戶,全進了「套房」。
股價曾衝破人民幣60元的立訊精密,自今年1月中旬以來,股價便一路下滑,短短2個月,重挫約4成,市值蒸發逾人民幣1700億元。
▲立訊股價2個月跌4成。(圖片來源:翻攝自Google Finance)
觀察立訊股東總人數可發現,去年底為32萬2600人,今年2月已增至44萬3000餘人;換言之,可能有超過12萬、打著「逢低買進」算盤的投資人,在這波跌勢中被套牢。
至於立訊股價為何從備受期待,走向跌跌不休?觀察外媒報導,可歸納出以下3大利空。
一、AirPods出貨量表現 估不如預期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日前出具最新報告指出,2021年前3季度,AirPods的出貨量,將年減25%,至5500萬組;估計2021全年,AirPods整體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9000萬組,下滑至7800萬組。
郭明錤認為,市場競爭加劇,是導致AirPods預估出貨量減少的主因之一,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價格相對較低的無線耳機,可和AirPods抗衡。
「蘋果產品的競爭優勢,在於提供『硬體、軟體和服務』,構築而成的生態系,而非只有硬體……我們認為,Siri是AirPods軟體和服務生態系的核心,但Siri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隨著對手的競爭力日漸提升,AirPods的領先優勢,也隨之縮小。」郭明錤寫道。
二、大股東減持 影響投資人信心
據悉,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和立訊副董事長王來勝,自去年1月中旬迄今,已5度減持立訊股份,累計賣出3.75億股股份,共計套現逾人民幣183億元。
以最近一次為例,今年2月3日,立訊公告顯示,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於當天透過深圳交易所,申報轉讓1.4億股,占立訊總股本2%,並稱減持資金主要用於其他產業投資,以及償還銀行借款。
三、337調查 恐使立訊產品進不了美國
去年底,立訊的競爭對手、美國安費諾集團(Amphenol Corp)稱立訊侵犯其智慧產權,因此依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提出對立訊及其部分子公司的調查申請。
立訊方面,也在今年1月24日,針對此事提出回應,表示公司「將遵照337調查流程處理」,並強調「本次337調查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
雖然立訊對337調查一事,看似冷靜以對,但,據外媒分析,若調查結果裁定,立訊有違法事實,除須接受制裁外,還可能面臨產品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的風險。
立訊2020年前3季財報顯示,其營收來到人民幣595億元,年增幅超過57%;每股純益為人民幣0.67元,年增逾6成。看似樂觀的基本面,和上述3大利空之間的拉鋸,最終誰能勝出,答案就看股價表現。
以上客觀論述,不作為投資建議,請自行判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