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最先進的本土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試圖趕上業界龍頭台積電,除了雙方之間的巨大技術差距,美國的制裁將使中芯的追趕之路更加崎嶇。
在中美科技競爭白熱化、中國大陸尋求保障晶片供應安全之際,中芯被寄予厚望;但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中芯的主要財務指標均遠落後於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營收規模接近台積電的十分之一,淨利僅相當於台積電的3%。市值方面,目前中芯國際在科創板和港股的總市值約為台積電的7%,遠低於8月上旬時的13%。
華泰柏瑞基金經理何琦表示:「如果美國對設備採取限制,特別是一些關鍵設備,對中芯的影響非常大。」
晶片產業可細分為設計、製造以及封測等領域,中芯國際和台積電同屬於製造商;目前台積電最先進的量產製程已達5奈米水準,中芯為14奈米。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季台積電在全球晶圓市場市占率約為54%,中芯為4.5%,兩者技術實力及市場低位差距顯著。
中芯國際的一大弱點,為對上游供應鏈的依賴。中芯的主要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分別來自日本、南韓、荷蘭、美國等國家,如果相關國家與大陸的貿易摩擦升級、進出口遭限制或提高關稅,中芯可能面臨設備、原物料短缺和客戶流失等風險。
耀才證券分析師黃澤航指出:「外界原本樂觀預期,在成熟和先進產能有所進展及科創板上市提振下,長期看好中芯國際趕超台積電,但美國禁令可能延緩中芯成熟產能擴充和先進製程推進。」
中芯國際追趕台積電的決心相當明顯,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中芯研發支出的絕對值和台積電仍有巨大差距,但占該公司營收的比率上半年已達18%,高於台積電同期的8%。
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兼私募證券投資部負責人楊如意表示:「這反映中芯對研發的重視和研發先進製程的決心,中芯在科創版上市,也是有意把籌募的資金用於加速研發先進製程。但美國實施制裁,將使中芯的國產供應鏈導入或推進時程延後,中芯的客戶也將被轉單至三星、台積電等公司」。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 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新台幣進入「脫水極限區」?投資人進場買美元,這個價位以下都是好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