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第一季財報低於預期,眼下,投資人更關心,鴻海的下一步怎麼做?董事長劉揚偉在法說上表示,公司短期能見度有限,對下半年展望較為保守。
鴻海第一季財報出爐,第一季營收跌破兆元,僅九二九一.三三億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生產成本、營業費用大增,毛利率四.五%、營益率○.五%、淨利率○.二%,三率同降,稅後淨利二十一.五億元,季減九四%、年減八八%,單季每股獲利○.一五元,寫下金融海嘯以來新低。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經濟大震盪,廠區集中在中國的鴻海,營運陡降並不令人意外,還能辛苦守住獲利,已是不幸中的大幸;然而,現在的鴻海是否已在谷底,接下來能否逐季攀升?消費性電子產品之外,還能有哪些新成長契機?在在都是投資人的關注焦點。
封城雖解 疫情未平 消費性電子產品難回溫
五月十五日,在鴻海第一季電話法說會議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第二季三大產品線都將恢復成長動能,運算產品、企業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等,都有望出現兩位數的成長。
本來,走過中國封城之後,第二季迎來成長亦在預料之內,但是,劉揚偉洋洋灑灑列出的產品線之中,並不包含「消費暨智能產品」,對於今年整體營運,劉揚偉也坦言,「目前來看,應該是有微幅向下的影響,短期能見度有限,無法針對下半年展望做明確的判斷。」為此,鴻海今年的營運狀況,又添上了幾許保守氛圍。
消費性電子產品向來是鴻海重要營運基石,富邦投顧就曾表示,去年鴻海營收約有二.○六兆元來自iPhone,依比率來看,占鴻海整體營收將近四成。若全球民眾消費力遲遲未見好轉,恐將對鴻海營運帶來不小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