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滿一年的「國際信任機器」(ITM),獲得聯發科Pre-A輪融資,成為聯發科首度投資的區塊鏈新創。
區塊鏈新創企業「國際信任機器」(International Trust Machine,以下稱ITM)拿下「二○一九高通台灣創新競賽」第二名之後,二月十二日再獲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Pre-A輪融資。一家IC應用新創居然能獲得高通(Qualcomm)、聯發科「兩大宿敵」青睞,無疑替沉寂了近一年的台灣鏈圈帶來正面消息。
而融資案公布的第二天,ITM執行長陳洲任戴著一頂貝雷帽,在辦公室接受《今周刊》訪問。他略帶苦笑地說,「經歷前一輪區塊鏈高點後,市場去年完全沒有新應用出現,我們(創立)其實卡在中間的低點。」
究竟這家創立剛滿一年的區塊鏈後起之秀,如何受到聯發科青睞,成為其第一家投資的區塊鏈新創呢?故事要從陳洲任的前一份工作說起。
陳洲任曾任職於香港泰德陽光集團,當時,他在台灣創立了一個百人規模的區塊鏈團隊,更延攬了高中同學、目前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的黃冠寰擔任顧問,黃冠寰為密碼學專家,在台灣鏈圈小有知名度。
從「軟硬整合」出發 技術與資策會一拍即合
不過,去年鏈圈陸續發生了交易所BITPoint Taiwan(幣寶台灣)被駭無法提現、另一區塊鏈新創COBINHOOD內訌等多起爭議後,兩人也對鏈圈生態有一番不同的思考。陳洲任說,「黃冠寰認為ICO(首次代幣發行)不是一條該走的路,我也支持他,認為區塊鏈應該要強調落地應用。」最後,兩人一同辭去了泰德陽光集團職務。
陳洲任、黃冠寰皆認為,區塊鏈系統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包括驗證時間過長、運算節點費用較高等問題,若能克服這些系統底層技術,不失為一個創業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