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大立光二〇一九年EPS來到二一○元,創下台股最會賺的紀錄;不過,今年它能否走過產能不足的隱憂、高階手機賣不賣得動、產品過度單一的三大挑戰?
台灣光學鏡頭大廠大立光,去年繳出漂亮成績單,營收首度突破六百億元大關,達到六○七.四五億元,締造歷史新高,並以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一○.六九元,創下台股「最會賺」紀錄,廣受外資青睞。
大立光的努力,市場有目共睹,然而,大立光基期已高,若要持續邁向巔峰,今年的營運恐得先越過三道挑戰。
挑戰一》法人憂產能不足
今年一月九日的大立光法說會,透露著法人對大立光產能不足的隱憂。
「大立光找土地的消息,耳聞已久。」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分析師邱昰芳表示,大立光三座新廠至少要到二○二三年才會落成,這三年期間,如何利用現有產能突破業績天花板,成為關注焦點。
邱昰芳認為,大立光在新廠完工前,會先以提升良率為目標,尤其現在產能滿載,確實會影響後續接單表現,大立光只能先以高階鏡頭,來維持ASP(平均銷售價格)。對此,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在法說會上回應,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會將「高階規格鏡頭」與「關係好的客戶」列為優先生產製造。
林恩平在法說會後,也對媒體透露找地的心聲。他表示,先以手頭上的案件為主,除非有很好的地標才會考慮,尤其希望土地面積千坪以上、格局方正,更是理想。
針對大立光土地難尋的原因,邱昰芳則提出兩大看法。
首先,大立光尋地多以台中市南屯區的精密機械園區為主。邱昰芳指出,「那附近已經沒什麼可取得的空地,尤其台商回流後,更是難找了。」
邱昰芳也點出,官方積極協助大立光找地,但大立光新廠在一六年曾因缺水問題,影響量產時程,因此,新廠房附近是否有合適的水資源,以及再生水使用,成為大立光考量的第二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