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明年5G手機上陣後,已有許多投資法人預期,在中國民眾愛國心的支持下,華為5G手機市占將更加提高,甚至會取得中國市場五成以上的市占。
美系受挫,台廠受惠
立積搶頭香 靠路由器吃華為大單

此外,在美國「黑名單」的限制下,許多美系半導體及關鍵零件無法順利出貨給華為,未來華為手機內部設計與零組件內涵,尤其是「去美化」及「本地化」的兩大發展方向,不只是許多投資法人關切的焦點,更成為主導全世界IC產業重新洗牌的關鍵原因。
十月二十二日,類比IC龍頭德州儀器公司公布二○一九年第三季財報和第四季財測展望,其中第三季營收及淨利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十一%及九%,至於第四季營收預估三十.七億至三十三.三億美元,也遠低於華爾街預期的三十六億美元左右。德儀二十三日股價大跌七.四八%,多家受到中國手機品牌商去美化衝擊的美國半導體晶片股,股價也跟著重挫。
美系IC廠商業績受到影響,台灣反而是受惠的,因為中國積極去美化及本地化,但中國本地IC公司實力尚未建立,這些訂單已明顯流向台商IC設計業手中。
其中,今年股價從五十元飆上二五五元,不含權息的漲幅高達四一六%的射頻元件IC廠立積,由於成功打入華為Wi-Fi路由器供應鏈,明年將進一步成為華為手機Wi-Fi射頻前端模組(FEM)的獨家供應商,就成為台灣此波受惠中國手機進口替代的代表公司。
過去,包括中國的華為、烽火、中興等公司路由器產品,主要都由美系廠商思佳訊(Skyworks)、科沃(Qorvo)供應,這些歐美廠商的技術,也較中國本地業者明顯領先。不過,在華為禁售令後,為防範日後被美方箝制及分散風險考量,華為開始導入非美系供應鏈認證,而立積在技術上又領先中國本土業者,如紫光展銳、康希通信約二至三年,因此憑藉高性價比優勢,一路從路由器打入手機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於十一月舉行的證交所業績發表會中,立積成為受邀二十七家公司中打頭陣的第一家,而且因為預期屆時將人滿為患,因此立積沒有選擇在證交所一樓較小會議室舉行,改為使用證交所九樓可以容納近三百人的大會議廳,也十足展現今年台灣「第一飆股」的大排場。
華為加速衝刺5G
晶片、天線封裝、PA台廠大進補

華為海思大量下單台積電,很可能成為台積電七奈米及五奈米製程的最大客戶。(圖片來源:取自海思官網)
除了立積,台股受惠公司還有很多,其中首推「市值王」台積電。近來台積電七奈米產能滿載,其中最大貢獻者就是華為旗下的晶片廠海思,根據台積電內部統計,華為海思積極下單5G手機晶片,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台積電七奈米製程最大客戶,其他客戶依次為蘋果、超微、高通、聯發科。
此外,台積電在南科規畫下一世代的五奈米先進製程,華為海思也已積極送樣洽談,與蘋果成為目前唯二確認下單的客戶,海思很可能又是台積電五奈米最大客戶。至於台積電去年十月在南京正式量產的台積電南京廠,也有很大比例是供應華為海思所需。台積電以領先技術贏過競爭者,也成為華為崛起過程中的大贏家。
另方面,由於華為積極切入5G市場,在異質整合及扇出型封裝製程的天線封裝(AiP)需求大增,因此受惠的廠商,也包括深耕5G天線封裝技術的日月光。日月光去年十月在高雄成立天線實驗室,並規畫明年進入量產的扇出型封裝製程以供應美系和陸系廠商為主,據了解,中國廠商即是華為。
此外, 5G在基地台和手機晶片測試量持續增加,半導體晶圓需要更長、更繁複的測試階段,京元電在中國的測試業務可望明顯受惠;另外,IC封測廠矽格規畫在中國蘇州承租既有廠房擴產,效益預計明年首季也會浮現。
另外,華為已在密切洽談合作的公司,還包括與祥碩洽商伺服器晶片平台供應,以取代美商博通為目標;矽力-KY也傳出打進華為5G基地台的電源管理IC供應鏈。至於華為積極布局非美系的射頻元件供應鏈,除了立積外,中華電信轉投資的中華精測,也已切入海思射頻元件測試;IC測試板設計廠雍智,也成功切入華為5G行動通訊射頻晶片測試載板供應鏈。
在手機相當重要的功率放大器(PA)零件部分,5G手機由於頻段增加,PA用量也跟著增加,4G多模多頻手機所需PA晶片介於五至七顆,但5G手機內的PA將多達十六顆。過去華為手機PA元件供應商主要為美商,現在已逐步由日商村田製作所提供;台灣業者也協助生產製造,包括穩懋、全新、宏捷科等都明顯受惠。
此外,5G手機功率高,對於散熱需求也大增,而且由於大家看好熱導板(VC)發展成為趨勢,價格也優於熱管,相關族群雙鴻、超眾、泰碩等都已明顯受惠。至於光學式屏下指紋辨識也是各家手機廠重視的亮點,受惠企業包括GIS-KY業成、神盾等,其中神盾除了拿下vivo訂單,近來也已打入華為供應鏈,預計很快就可以出貨。
華為大力布局5G手機,其他中國手機品牌vivo、OPPO、小米也不甘示弱,積極推出5G手機備戰。根據多家外資券商報告,估計二○二○年,中國5G智慧手機出貨量上看一億支水準,預料龍頭華為的低階手機晶片可望下單給聯發科,至於另外三家則會下單給高通及聯發科,聯發科由於在5G晶片已迎頭趕上,預料可望在中國市場取得不錯的市占率。
中國IC設計崛起
海思營收贏聯發科 卓勝微成新飆股
在台灣IC設計公司受惠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中國本地IC設計業正快速崛起。
例如,華為海思今年營收應該確定可以超越聯發科,成為亞洲第一的IC設計公司。另外,聯發科投資的匯頂,今年市值曾大漲至千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上市的IC設計公司中,市值排第一大。目前匯頂也是華為手機指紋辨識晶片的主要供應商,在華為Mate 30手機中,指紋辨識晶片有匯頂及兆易創新兩個主要供應商,其中匯頂是採用比重較高的一家。
至於今年六月在深交所掛牌的卓勝微電子,股價從四十二.三五元漲至近四百元人民幣,成為A股飆最凶的個股。卓勝微早期以研發數位電視T-DMB解碼晶片為主,後來再切入射頻元件市場,主要產品是射頻開關及低噪聲放大器,過去最大客戶是三星電子,如今也成為華為轉單RF元件的對象之一。
另外一家漲勢驚人的韋爾公司,由於今年出資一三○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豪威八五%股權,北京豪威前身是美國豪威(OmniVision),是全球僅次於索尼、三星的第三大CMOS影像感測IC公司,韋爾因此併購案順利切入華為供應鏈,今年來股價從不到三十元漲到最高一一六元人民幣,大漲近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