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球革命下,三星率先讓手機顯示面板走向AMOLED的材質,提升高色彩顯示,同時手機外型變薄,而此時的中美貿易戰,正好讓台灣再度展現面板顯示器周邊元件的傲人製造技術能力。
2017年開始,全球顯示器面板業面臨紅色供應鏈強力競爭,中國以國家力量扶持和廉價勞工全力發展,如今在大尺寸電視面板供應已經超越台灣和韓國。
儘管韓國三星已轉往OLED發展,並設計終端手機面板採用AMOLED,因為這材質可以自行發光、不需背光模組、可以把手機變薄、提高色彩對比、邊框窄化使視角變廣和功耗較低等優點。
然而,儘管AMOLED的製造成本比較高,但中國已經進入並開始量產。目前生產廠商包含京東方、天馬、華星、和輝、維信諾等,中小尺寸手機面板包含LCD則以京東方產能最大,將可超越韓國LG Display,成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商。
第一大則仍為韓國三星,主要依靠自有品牌手機,另外得利於美國蘋果以AMOLED為其手機顯示面板,加上在中國大陸市場擴占有成,造就其霸主地位。
隨著終端產品的應用從電視到資訊產品,再到手持式包含手機和穿戴式裝置等,AMOLED面板技術在性能上已超越最初的LCD面板,南韓廠商搶先獲得市場先機,2017年韓國AMOLED占全球高達90%以上。
而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的供應商在面板發展路上各自起落,日本面板廠曾在韓國LCD面板供應崛起時,為了阻絕韓國,1997年起對台灣技術授權,但結果並未如日本所願,之後日本廠商逐漸走向衰退。
薄型化、全螢幕、屏下指紋
AMOLED面板前景看俏
台灣廠商則在政府兩兆雙星政策支援下,大幅擴廠,只是產能開出後,正逢需求不振,造成供過於求,價格下跌,並導致美國司法部和歐盟對LCD面板聯合訂價的反壟斷調查,除三星轉為汙點證人、免罰款和刑責外,其餘日廠和台廠都遭受金額不等的罰款,甚且台廠主要高階主管均被美國法院判決有罪並服刑,是台灣面板業一段黑暗的時間。
雖然台灣的面板廠發展仍在浮沉,然而顯示器周邊的元件廠商,隨著5G發展趨勢來臨,手機要求薄型化、全螢幕、低遲延和屏下指紋,未來手機遊戲需要面板較高的刷新率 (high frame rate),AMOLED面板正好符合需要。
目前台灣IC設計公司皆已取得商機,如AMOLED面板驅動和屏下指紋IC,展現台灣高度的製造靈活性,而且因為中美貿易戰,也提高了中國廠商和台灣廠商合作的必要性。
全球除了三星不供應其他面板廠外,聯詠、新思和瑞鼎是中國AMOLED面板主要的驅動晶片供應商,今年華為手機Mate 20 pro即以京東方面板搭載聯詠的驅動晶片。
目前AMOLED的驅動IC價格相對TDDI(面板驅動暨觸控整合單晶片)較高,適用於高階手機,對廠商的獲利有很大的幫助,而AMOLED DDI(面板驅動IC)與on cell touch IC整合,IC設計公司也正進行中。
根據研究機構集邦(TrendForce)預估,2019年AMOLED手機滲透率約為32.8%, 2020年將來到近40%,目前市場上熱烈討論的屏下指紋只能適用於AMOLED面板。
貿易戰讓中台雙方聯手
相關廠商明年業績值得期待
另外根據相關業者估計,中、韓手機品牌廠商推出2020年的新機時,AMOLED的滲透率將持續升高,明年第一季仍可見大幅成長,這部分主要是中國面板廠京東方的貢獻,台灣神盾公司主要提供三星屏下指紋辨識解決方案,根據聯詠公司8月的法人說明會內容,其指紋辨識IC也已向中國品牌客戶送件認證定案中。
2019年TDDI出貨年成長約33%,達6.5億套,依據集邦預估,2020成長約24%,達7億套,台灣廠商聯詠市占約30%~40%,排名第一,奕力和敦泰則是位居第二,美國新思 (Synaptics)則已經逐漸淡出。
2019年因中美貿易戰使電視需求下降,因此面板廠商正關閉產能或減產大尺寸面板,市場預期到2020年第二季,品牌廠開始為春季機種和東京奧運促銷備貨,電視價格即可止跌,因此,在此之前廠商皆以控管庫存為目前的營運策略。
然而在5G手機推動下,2020年相關的面板周邊IC元件廠商獲利成長是可預期的,這是投資人現階段可關注的標的。(作者為前元大金控集團證券公司自營部主管,現任麒鑫投資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