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發展結果導致了技術的進步,背後的推手是人類的需求。
我們只缺臨門一腳就能有所突破,若能抓住未來人類的需求,將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在他的巨作《歷史研究》中提到,技術進步是文明發展的 「結果」,而不是「原因」。我想可以將「文明發展」解釋為人類的需求。
知名矽谷投資人彼得.泰爾曾感嘆:「我們需要能飛的汽車,結果只得到一百四十個字元。」科技並非不夠進步,導致沒有飛行車的發明,而是因為這個需求還不夠強烈。
我們正處在科技發展的邊緣,只缺臨門一腳就會得到很大的突破。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數年前就指出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萌芽期,那麼,是什麼需求推動了這次科技的發展呢?古語有云:鑑往知來,所以我們來簡單回顧。
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蒸汽機」,改變了輕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第二次革命發明了電力和石油,改變了重工業,從此進入了批量生產的時代;電話的發明也在此時期,從此改變了溝通方式。前兩次革命,主要來自於人口增長的基本需求,提升了生產製造的規模。
第三次革命,簡言之是資料數位化的數據革命。為什麼我們會先看到一百四十個字元而不是飛行車?也許如同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裡指出,推動文明的動力來自於八卦,人類對於溝通傳遞的需求,遠高過於會飛的車子。
施瓦布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可能是人工智慧、物聯網、生物科技,但究竟需求是什麼呢?我猜想是緣自於人類愈來愈聰明、愈來愈懶惰、也愈來愈怕死。所以發明了各種智能自動化的設備來替代勞動力,並透過生物科技提升生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