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稀土供應鏈嗎?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半」。
「上中下游要鏈起來才叫產業鏈,台灣沒鏈起來,目前稀土應用集中在中下游。」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灣稀土聯盟)成員、北科大材料及資源工程系副教授余炳盛不諱言,目前台灣是從中國等地進口稀土原料及相關製品來台,製成成品,至於開採、分離和純化等上游製程則幾乎沒有。
一般來說,稀土礦要經過開採、分離與純化提煉等三步驟,才能篩選出稀土元素。首先,透過水洗方式篩選出稀土礦;接著,由於稀土元素很多共生,要利用強酸溶解原礦等製程,逐步分離出不同元素;再來,進行金屬合金和氧化物的提煉與製造,各家公司還可按「獨家配方」,把礦石中的元素添加上其他不同的元素,按需求生產出各種不同純度規格和成分。
現階段,上游最關鍵的分離和純化等稀土製程,多數產能都掌握在中國手中。「分離技術在中國手上,至於純化,中國也有八成,所以中國可以拿稀土當武器!」在台鑽研稀土磁性領域超過三十五年、中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張文成觀察,目前釹鐵硼磁鐵(NdFeB magnet)是稀土應用最廣泛的材料,舉凡平板、手機、筆電、無線耳機、電動車、風電等都是終端應用成品。
「稀土永磁材料很貴、很難買,武器也要用到,磁力強、耐高溫……,沒有替代材料,習近平五月去江西看的金力,就是生產永磁磁鐵。」張文成說。
儘管台灣廠商在稀土前端生產欠缺原料與精煉能力,但仍有廠商具備合金到粉末的較高附加價值配方能力。
舉例來說,中鋼其實已悄悄研發釹鐵硼磁鐵近十年,內部更有一條約年產百噸的釹鐵硼磁鐵生產線。據熟悉該產線的專家透露,中鋼在生產稀土永久磁石的技術已達國際水準,問題是目前量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