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泡沫式人工腦膜獨步全球 豔驚美加速器

泡沫式人工腦膜獨步全球 豔驚美加速器

勵心如

科技線上

台生材提供

1171期

2019-05-29 10:32

台灣生醫材料是工研院第一家即將掛牌上櫃、走上資本市場的醫材公司,
他們開發出獨創人工腦膜技術,高端醫材技術讓大股東從創業至今一路相挺。

一把白色噴槍不到成年人一雙手掌大小,外表平凡無奇,但在腦組織手術中,醫師只要擠壓噴槍,噴頭就會擠出像是奶油一樣的白色奶泡;覆蓋在大腦上,體溫會讓這個奶泡三分鐘就凝固,取代了過去用人工腦膜覆蓋後再黏合的技術。

 

台灣生醫材料

 

技術怎麼只賣八千萬元?

廖俊仁要創造更高商業價值

 

這個獨創全球的泡沫式人工腦膜,材料是大家不陌生的膠原蛋白加上二氧化碳,經多年研發成為全球創新高階醫材產品,而背後推手是工業技術研究院出身的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

 

一九九九年進入工研院,廖俊仁最早是以軟骨為研究主題,並於二○○八年和當時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任職、現任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江清泉合作研發的「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技術移轉給美國骨科醫材大廠精技(Exactech),帶來八千萬元的技轉金,當時在工研院名列技轉金第三高。

 

「但有矽谷公司問我們,怎麼會只賣八千萬台幣?」眼看同時間一家美國公司將其軟骨技術以七千多萬美元出售,而自己經多年研發的技術最後無法在自己手上商業化、創造更大商業價值,讓廖俊仁萌生創業念頭。一二年他帶著三位同仁,一起離開工研院,創辦台灣生醫材料(台生材)。

 

其實在這之前,廖俊仁研發「泡沫式人工腦膜」已有三年左右時間。他從可樂的原理得到啟發,將二氧化碳、膠原蛋白作為材料,只是距離商業化仍有大段距離。

 

深知創業維艱,廖俊仁回想,「前面兩、三年都精打細算,六月也不開冷氣,大家臉都紅了。」至今未買房的他,自嘲曾跟老婆說想買賓士,得到的回應卻是:「應該先買冰箱吧。」即使生活節儉,但在研發上卻是不計成本。

 

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

過往軟骨修復只能修補軟骨缺損,而這個技術可以同時修復上方的軟骨組織及下方的硬骨組構,且傷口小、復原快。
主要過程是在手術過程中截取患部少量健康軟骨切碎,浸泡於特殊酵素溶液中,之後再植入患部,以此修復軟硬骨。

「我們確定可以商品化。」廖俊仁抱著這樣的信念,走訪台灣各大精密機械廠商,終於找到氣體充填龍頭元翎精密、不鏽鋼瓶的鉅福工業,共同開發出可以克服充填二氧化碳困難的腦膜噴射槍。

 

「廖博(廖俊仁)為了開發出符合醫院需求產品,會很積極了解醫院想法;也很有決心,一路克服許多困難,就是要商品化。」和廖俊仁相識十多年的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觀察。

 

而台生材能熬過多年草創期,除了工研院的資源援助,就是光陽機車前董事柯孝雄的大力支持。柯孝雄投資的永康醫材科技公司曾和工研院合作,得知廖俊仁出走創業後,他不僅出資,還擔任台生材董事長。最早三千五百萬元資本額,工研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占了近四成股份、創辦團隊約三成,剩下的則都是柯孝雄投資。

 

泡沫式人工腦膜的噴槍
台生材、元翎精密、鉅福工業跨業合作,開發出泡沫式人工腦膜的噴槍,
是生醫結合台灣優秀精密機械等產業的典範。(圖片/台生材提供)

 

從日、中、台團隊脫穎而出

成美國Incept合作夥伴

 

但對於開發泡沫式人工腦膜、退化性關節炎軟骨修復再生等市場上還沒有的高端技術產品,從研發到正式上市動輒就要七、八年,廖俊仁不希望公司只是仰賴股東資金挹注,也希望盡早創造營收。這時,與美國矽谷知名高階醫材加速器Incept的相遇,開啟了新契機。

 

Incept在過去二十年間成立二十餘家高階醫療公司,不論是被大廠併購或是首次公開上市(IPO),總計在資本市場創造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價值。

 

一四年廖俊仁跟著工研院到舊金山參訪時,認識了Incept。但真正打動Incept,是台生材隔年至華盛頓參展進行技術展示。「二氧化碳沒辦法攜帶,所以我們去超市買了乾冰替代。」台生材營運長陳炳全回想。即使過程倉促、狼狽,但不久後,Incept便派員前往台生材公司實地評估,並在一六年決定合作創新醫材開發。

 

目前台生材和Incept合作的腦中風血栓移除裝置系統,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並和Incept所投資成立的關聯企業簽署三年的台灣以外全球代理銷售合約,按合約最低量和價格估算,一九至二一年,估計至少可以帶進一億多元新台幣營收,「目前知道的市場回饋比這個底線還要好。」陳炳全透露。

 

另外,台生材也開發出全球只有一、兩家大廠有類似技術的腦神經血管導絲。廖俊仁說,最早曾找了日本心導管大廠、德國廠商合作,但不是切割不漂亮就是成本太高;繞了一圈,反而在台灣找到半導體周邊設備廠,運用晶圓切割的技術,將三十五公斤的鎳鈦管切割七二○○次,研發成功。

 

「台生材是台灣唯一一家有辦法在生醫技術上結合電子科技和精密機械的公司。」台生材董事長呂俊德說。一七年柯孝雄逝世後,振曜科技董事長呂俊德接任台生材董事長。

 

台灣生醫材料產品

 

目標三年內損益兩平

要做出「Me-only」產品

 

台生材的泡沫式人工腦膜將在台灣上市,美國則正在準備臨床試驗。呂俊德坦言,要通過FDA認證,最快還要三年,還可能拖到四、五年。

 

但即使前期研發到上市的時間漫長,就是這種「Me-only」獨創產品,才有機會創造高附加價值、為台灣產業開啟新篇章。

 

而針對泡沫式人工腦膜在台灣的產品定價策略,江清泉說,在美國一片人工腦膜加上黏著劑約一八○○美元;倘若不用黏著劑,恐怕腦脊髓液會滲漏,則人工腦膜加上後續醫療支出約二三○○美元。而目前在台灣人工腦膜健保費僅約一萬元新台幣,與美國的費用有段差距。他向政府呼籲,給予獲證的新醫材新健保碼,以保證公司能有合理利潤、確保國際競爭力。

 

呂俊德說,台生材目標是三年內損益兩平;五年內,泡沫式人工腦膜通過美國、歐盟等認證,行銷全球,成為台灣創新醫材的指標。

 

柯孝雄擔任台生材董事長

 

柯孝雄 (左)和徐爵民(右)
2013年台生材成立發表會,柯孝雄 (左)以董事長身分,
和時任工研院院長徐爵民(右)同台慶賀。(圖片/台生材提供)

 

延伸閱讀
醫界再爆黑幕 一次性手術器械遭重複使用
醫界再爆黑幕 一次性手術器械遭重複使用

2019-05-10

網紅首例! 理科太太違法代言醫材 遭罰20萬
網紅首例! 理科太太違法代言醫材 遭罰20萬

2019-03-18

產值頻創新高 卻跳不出「拚量」思惟 台灣醫材走到十字路口  下個殺手級產品在哪?
產值頻創新高 卻跳不出「拚量」思惟 台灣醫材走到十字路口 下個殺手級產品在哪?

2017-10-19

尖端技術》他助盲人重見光明、脊損者再站起來 電子眼之父:台灣有實力進軍國際醫材
尖端技術》他助盲人重見光明、脊損者再站起來 電子眼之父:台灣有實力進軍國際醫材

2017-04-20

一個按鍵查詢,醫材價格比一比 — 健保回不去 得自掏腰包換高醫療品質
一個按鍵查詢,醫材價格比一比 — 健保回不去 得自掏腰包換高醫療品質

20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