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醫材料是工研院第一家即將掛牌上櫃、走上資本市場的醫材公司,
他們開發出獨創人工腦膜技術,高端醫材技術讓大股東從創業至今一路相挺。
一把白色噴槍不到成年人一雙手掌大小,外表平凡無奇,但在腦組織手術中,醫師只要擠壓噴槍,噴頭就會擠出像是奶油一樣的白色奶泡;覆蓋在大腦上,體溫會讓這個奶泡三分鐘就凝固,取代了過去用人工腦膜覆蓋後再黏合的技術。
技術怎麼只賣八千萬元?
廖俊仁要創造更高商業價值
這個獨創全球的泡沫式人工腦膜,材料是大家不陌生的膠原蛋白加上二氧化碳,經多年研發成為全球創新高階醫材產品,而背後推手是工業技術研究院出身的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
一九九九年進入工研院,廖俊仁最早是以軟骨為研究主題,並於二○○八年和當時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任職、現任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江清泉合作研發的「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技術移轉給美國骨科醫材大廠精技(Exactech),帶來八千萬元的技轉金,當時在工研院名列技轉金第三高。
「但有矽谷公司問我們,怎麼會只賣八千萬台幣?」眼看同時間一家美國公司將其軟骨技術以七千多萬美元出售,而自己經多年研發的技術最後無法在自己手上商業化、創造更大商業價值,讓廖俊仁萌生創業念頭。一二年他帶著三位同仁,一起離開工研院,創辦台灣生醫材料(台生材)。
其實在這之前,廖俊仁研發「泡沫式人工腦膜」已有三年左右時間。他從可樂的原理得到啟發,將二氧化碳、膠原蛋白作為材料,只是距離商業化仍有大段距離。
深知創業維艱,廖俊仁回想,「前面兩、三年都精打細算,六月也不開冷氣,大家臉都紅了。」至今未買房的他,自嘲曾跟老婆說想買賓士,得到的回應卻是:「應該先買冰箱吧。」即使生活節儉,但在研發上卻是不計成本。
兩相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