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30年的Garmin,最初以「美國研發、台灣製造」的策略,慢慢建立台灣團隊,
如今發展成逾5千人、擁3間廠房與研發總部的團隊,協助Garmin全球布局與發展。
「你看為什麼,Apple、Google都來(台灣)設研發中心?」被問到對於台灣人才的看法,Garmin董事長高民環巧妙地把問題拋了回來,讓答案悄悄地嵌進了記者心中。
在高民環眼裡,台灣人才的優秀無須說明。超過五千人的台灣團隊,在亞洲區總經理王正偉、亞洲區汽車事業群總經理黃寶藏兩位元老級員工的帶領下,不但在過去三十年為Garmin多次立下漂亮戰功,如今,同時肩負著生產製造、研發、亞洲市場行銷三大重任,重要性不言可喻。
「垂直整合」布局關鍵
產品多元、台生產線逾兩千種
一九八九年,高民環於美國創立Garmin後,隔年便回到台灣設立工廠,與別人共用的百坪廠房,是Garmin台灣團隊的起點。跟隨高民環二十八年,身為台灣公司員編第十九號的黃寶藏回憶,當年Garmin還是個「設計能力很強,但沒有生產製造經驗」的公司,而當時已經傲視全球的台灣生產實力,便肩負生產製造的角色,進而成了Garmin「垂直整合」布局下最重要的拼圖。
早期,Garmin產品主力是航空導航相關產品,為各式民航機客製產品;隨著公司多元化發展策略,尤其進展到戶外穿戴式產品之後,產品樣貌大爆發,如今,台灣工廠已經發展為每個月必須應付逾兩千種產品的生產調度規模。
不僅如此,原本僅負責生產製造的台灣子公司,十多年前開始設立研發部門,加入協同產品開發的重責,目前研發團隊已破千人;甚至在Garmin看好亞太市場發展潛力下,將台灣定位為亞太行銷中心,成為主導日本、中國、泰國、越南等市場的行銷布局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