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表的年終整體設備預測報告(Year-End Total Equipment Forecast),在2018年,南韓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市場,而中國排名可望首次擠下台灣,上升到第二,這也是台灣自2017年失去冠軍市場頭銜後,排名再度下降至第三名。
如果要說台灣有什麼常常被國人拿出來說嘴的強項或優點,半導體產業絕對是最亮的台灣之光,從IC設計、晶圓代工、IC封測等整個上下游聚落,在台灣都有完整的供應鏈與頂尖人才。但從SEMI提供的最新預測報告來看,難道半導體產業無法再點亮台灣了嗎?
SEMI預測報告內容指出,2018年全球半導體製造新設備銷售金額預計成長9.7%,達到621億美元,高於去年所創下的566億美元歷史新高,其中台灣半導體製造新設備銷售金額從2016年以來逐年走降,先由2016年的122.3億美元降到2017年的114.9億美元,今年恐怕還會再降到101.1億美元。
反觀在中國的部分,數字卻逐年墊高,自2016年起,半導體製造新設備銷售金額由64.4億美元一路升到今年的128.2億美元,首度擠下台灣,且根據SEMI的預估,在今、明兩年中國將進一步拉近與第一名南韓間的差距。
2018至2020半導體年度設備銷售金額預估
資料來源: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展望2019年,SEMI預測設備市場將微幅下滑4%,但2020年將成長20.7%,達到71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南韓、中國和台灣將維持前三大市場地位,且三者相對排名不變。
這樣的統計數據是否暗示著台灣半導體聚落也可能面對磁吸效應,逐步被中國所取代呢?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劉佩真並不這樣想,她分析,雖然2017年到2020年間,中國因為世界各大企業積極跨入,預估一共將蓋42座新建晶圓廠,因此相關新設備需求量大,明顯超過台灣,但以產值市占率來說,台灣仍大幅領先中國。
也就是說,半導體年度設備銷售金額反應的數字是新設備採購量,可以解讀為市場後續發展與成長動能的強度大小,但與現在的產值卻無法畫上等號。根據2018年的最新統計數據,以全球半導體供應國產值市占率來看,仍由美國以44%的市占率排行第一,第二名則是南韓的20%,台灣則排第三,市占率有16%;相較之下,中國僅排名第六,市占率約在4.5%~5%之間。
除了原本台灣就有良好的利基,如今美中貿易戰打打停停,劉佩真認為外商進駐中國與投產的計畫可能產生變數,劉佩真分析:「可以預期中國仍將強化國產發展,促進持續擴充產能、採購,但因為貿易戰的關係,台灣廠商可能先以投資台灣為主,外商前進中國的腳步也可能放緩。」
如此聽來,台灣短期內似乎還不用擔心地位會被中國取代;但近年來屢屢傳出中國用高薪挖角台灣與南韓半導體高階人才,這點恐怕是台灣不得不認真思考的一大威脅。
此外,若以產業龍頭台積電的2019年展望來說,目前外資普遍認為,因為手機產品出貨邁入淡季、虛擬貨幣跌價,加上貿易戰影響市場信心,台積電在明年上半年將面臨營運逆風環境,因此也可以預估,台灣半導體產業將跟著吹冷風。不過到了2019年下半年後,台積電營運可望升溫,且這股動能有機會延續到2020年,因此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