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即時通訊軟體,台灣最普遍的就是line,但全球的調查指出,用戶數排名第一是來自美國的WhatsApp。它沒有華麗的貼圖,甚至向用戶收費,逆勢策略之所以奏效,要歸功於行事低調、生活簡約的創辦人Jan Koum。他在連自來水都沒有的貧苦環境下長大,最後因WhatsApp獲Facebook天價收購而一夕致富,從此翻轉人生。
文/NiWin、首圖來源/達志
本文四大重點:
1. 貧困的童年生活,磨練出吃苦耐勞的成功要素。
2. 志同道合的好友成創業夥伴,選對搭檔成功機率大增。
3. 卡關時靈活轉型(Pivot),轉向發現產品價值。
4. 獲Facebook大手筆收購,他是最低調的千億富翁。
創新點: WhatsApp創辦人憑著刻苦性格,在好友力挺下謹守簡約的產品走向,晉身有錢人的行列,但他節儉成性、依然低調,他的樸實不僅幫助他成功,更打動你我的心。
1. 貧困的童年生活,磨練出吃苦耐勞的成功要素
1976年,寒風刺骨的二月天,一個新生命誕生在蘇聯體制下的烏克蘭家庭,這是故事的男主角Jan Koum。他從小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長大,家裡貧苦到連水都缺乏,學校也相當落後,沒有一間室內廁所可用。-20℃的寒冬中,幼小的Koum為了上個廁所,必須在冰天雪地裡渾身打冷顫,徒步穿越操場。
16歲時,他和母親移民到美國,在加州一間小公寓安頓下來,日子依然過得相當辛苦。平時靠母親做保姆、Koum幫雜貨店打掃,勉強維持溫飽。後來母親確診罹癌,他們便倚靠社會救濟所發放的糧食券維生。所幸,Koum的求知慾不因經濟狀況而打折。高中時他對電腦產生好奇,他先在書店買操作手冊,讀完後便辦理退貨把錢拿回來,憑著自學成為電腦達人。
他堅忍、刻苦耐勞的本事,就是在這樣艱辛的成長環境下逐漸培養出來,使他後來創辦WhatsApp時雖遇低潮,總能咬緊牙根ㄧㄧ挺過。
Jan Koum以刻苦的性格挺過重重難關
(圖片截取:HUFFPOST)
Koum曾經談起WhatsApp剛成立時窘迫的景況。當時WhatsApp的辦公室位在一個與Evernote共用的改建倉庫,倉庫前大半部都歸屬Evernote的空間,最後面的幾個小隔間才是WhatsApp的活動領域。那個角落非常陰冷,員工上班時甚至必須裹著毛毯才不致於凍壞,但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對Koum而言只是家常便飯。從小把吃苦當作吃補的他,早已成為心智剛強的勇士。
2. 志同道合的好友成創業夥伴,選對搭檔成功機率大增
高中畢業後,Koum在上帝的眷顧下錄取了聖荷西州立大學,並在知名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and Young)半工半讀,擔任資安人員。
1997年,因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安排,Koum認識了Yahoo早期的員工Brian Acton。Koum就事論事、講話直接切入重點的個性很快搏得Acton的好感,加上兩人都是極限飛盤運動的愛好者,自然而然便建立起私交。六個月後,透過Acton的引薦,Koum轉職到了Yahoo服務,兩人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緊密。
左:Jan Koum、右:Brian Acton
(圖片截取:iconicfeeds)
2000年,移民美國後一直與Koum相依為命的母親,終於不敵癌症去世了。由於父親更早於3年前離世,母親的離開讓Koum忽然之間,變得孑然一身。Acton作為他的好友,逢年過節總邀請Koum來家裡聚會,也拉著他走出戶外一起去滑雪、踢足球、玩飛盤,陪伴他度過了身處異鄉,倍感孤單的時期,為彼此日後的事業合作,奠定深厚的信任基礎。
Koum和Acton對於廣告行銷的看法也是一拍即合。Yahoo的工作經驗讓兩人對於網路平台靠廣告獲取收益的營運方式相當熟悉,但相對的,他們也了解使用者多麼不喜歡廣告,並且感同身受。因此WhatsApp成立之初,兩位合夥人便有共識:「不採用任何廣告!」也就是說,用戶透過WhatsApp進行訊息傳遞時,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廣告打斷作業,所有在WhatsApp上的動作、訊息也不會被交叉分析,背地裡成為某個商店鎖定的行銷目標。
Acton曾在紙條上寫下「不要廣告」的宣言
Koum後來將這張紙條釘在他的桌前 隨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圖片截取:Business Insider)
當Line等其他通訊軟體充斥廣告時,WhatsApp的行銷理念帶出了一種不一樣的營運模式,宛如市場上的一股清流,也成為它廣受全球歡迎的主要原因。這其中最大的困難,並非經營理念多麼異於常態,而是撇棄了最易創造營收的廣告商,在公司剛成立、最燒錢的時期,Koum和Acton還是能相互支持,守住兩人共同的信念。
令人訝異的是,這對最佳拍檔在個性上卻是南轅北轍。Koum個性執著,Acton則開放樂觀。Koum重視產品本身,Acton擅於談判協商。雖然Koum是公司的CEO,但Acton才是確保員工能將事情完成的人。兩人因著性格互補長短,展現出合作無間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