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不用的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和電子製品,正演變成令人頭痛的環保威脅:電子垃圾(e-waste)。而隨著電子裝置售價下滑、功能不斷推陳出新,電子廢棄物日增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
聯合國「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各地總計產生4,47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重量幾乎相當於九座吉薩大金字塔、4,500座艾菲爾鐵塔、或123萬輛滿載的18輪大拖車,但其中只有20%被妥善回收,其他80%可能進入掩埋場、被焚化、轉售,或透過不適當的管道和方法回收。
電子垃圾指的是接上插頭或裝有電池的裝置,除了手機和電腦以外,也包括報廢的印表機、電熱水瓶、電子牙刷、洗衣機、電視機、冷氣機、甚至燈具等等。
在世界許多地區,被民眾扔掉的電子裝置堆積如山,焚化處理過程中會釋出諸如水銀、鉛、鎘等重金屬,以及氟氯碳化物(CFC)等有害的化學物質、阻燃劑和更多有毒的氣體,不僅會汙染環境,也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這項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製造的電子垃圾量比2014年增加8%,是各類廢棄物當中增幅最大的,比塑膠廢棄物增幅還多一倍。
亞洲是電子垃圾的最大出產地,以國別而論,中國、日本和印度分別名列2016年電子垃圾製造量第一、第三和第四高。但歐美先進國家製造的電子垃圾為數也非常可觀,美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排名依序高居第二、第五、第八和第十。
協助編纂這份報告的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ISWA)主席馬洛普羅說:「我們正位於轉向數位化的過渡時期,自動化、感測器和人工智慧(AI)正改造所有的產業、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們的社會。而電子垃圾是這段過渡期的副產品,種種跡象顯示,電子垃圾還會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持續增加。」
電子廢棄物之所以增加,一大因素是電腦、周邊設備、電視機、筆電、印表機等裝置的價格日益下滑,讓使用者更捨得汰舊換新。廠商更頻繁地推出新機型,以更強大的功能、更優美的造型等誘因鼓勵消費者購買新機,並且讓舊版裝置與新軟體不相容,也為換機潮推波助瀾。智慧機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在英國平均已降到低於兩年,而全球行動電話用戶與手機數量(77億)比世界人口總數(74億)還多。
專家預測,未來電子垃圾的數量恐怕有增無減,到2121年全球電子垃圾量可能比目前再增加17%,達到每年5,100萬公噸。報告的作者呼籲全球協力改善問題。製造商可盡一份力,把零組件設計標準化,這麼做不僅能容許使用者更換零組件就好、無須捨棄整台裝置,也能讓電子垃圾更容易回收再利用。
看原文: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9/292708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