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持續重塑全球政治經濟學,許多人都想掌握能正面影響系統變革的點子。在這個科技既是破壞者、又是進步推動力的世界,最好的方法或許是把科技的教訓應用於決策。決策當局就像新創公司,須找到能複製成功方法、放棄無用方法的更多方式。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
對全球事務觀察家而言,全球在經歷一段相對較長的和平繁榮期、與20年的持續整合及開放後,鐘擺顯然正擺盪到分裂、民族主義和衝突那一端。多邊貿易協定已瓦解,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隱含的全球合作精神正遭削弱,分離運動日益興盛。美國總統川普已表明,將把國家私利放在最優先位置,還說其他國家領袖也該這麼做。
然而,當前的分裂不只是枯燥的統計數字,還代表著分裂經濟和政治的回應力量。這些力量雖蘊含緊張,但也蘊藏推動合作和共同進步的機會。
推動整合的潛在力量依然強大。資訊和通訊科技(ICT)革命拉近世界各地人民的距離,改變了個體和社會、雇主及政府之間的關係、也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所未有新時代鋪路。但這也引發政治後座力。過去承諾保護傳統認同、並減慢甚至扭轉改變的人,總能贏得權力。
科技推動的全球經濟確實造成失衡,唯有更廣泛的公平才能實現更高的效率。過去幾十年帶動成長的體系,都強調股東權益甚於利害關係人,導致財富集中,並把沒有資本的人擋在門外。更開放的貿易也改變了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就業模型。
不過,許多正確診斷病情的人,卻開錯藥方首先,沒有任何一國能透過管制,躲過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力量,當推動全球經濟的力量比任何一國或利害關係人還大時,追求狹隘的自利根本不會有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