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AI很可怕但又不可怕

AI很可怕但又不可怕

2018-01-11 14:09

AI終將取代人類,而且取代時間已近?根據專家預估,2045年日本僅剩1成人類有工作,一場人類與AI決鬥戰,似乎近在眼前。

日本幾乎每天都會出現AI剝奪人類工作消息,讓人聞AI色變,三大銀行要削減三成社員、三井海上火災保險今年起九成事務人員要以AI來取代,許多專家提醒,白領工作會比藍領工作更早更嚴重地遭剝奪,而且就在眼前了。

 

有專家評估認為二○四五年,日本大概僅一成的人有工作可做,台灣也不會差太遠吧!人要怎麼辦?各國拚命在思考,或許遠比資方想從《勞基法》降低成本更嚴重。

 

過去日本也以為藍領遭悲劇會較早降臨,但機器人手指很不靈光,像便利商店店員打開紙箱把商品擺到架上,機器人卻還要相當歲月才會做得比人好,因此店員不會真的全面消失,但AI卻會做許多高度專業的事,並做得客觀精準。

 

去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預測今後五年AI會剝奪五一○萬人工作,美國牛津大學與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評估二十年內日本人有四九%工作會遭AI剝奪,工作存活率只有五一%,還被認為太樂觀,而是不到三十年只剩一成存活率,像二○二五年被認為是AI自動駕駛全面上路,日本一二三萬司機失業。AI會深層學習,善於金融交易、訴訟準備乃至法官判決,因為AI懂得掌握時代潮流而不會摻入私情,會計師、代書等都會遭取代。

 

有許多人以為C(Creative,創造)、M(Manager,經理)以及H(Hospitality,招待)較容易生存,但也僅佼佼者能倖存,像AI寫小說已入圍「星新一賞」文學獎,抑或AI更會融貫數據資訊,做經營決策,接待、照護、心理諮詢乃至教授學者等,需要面對面,似乎非人不可,即使沒被取代,報酬也愈來愈低,生手加AI就超過資深人員。

人要怎麼辦?專家認為日本只好變成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人類需要不同的創造與價值觀,如描述創作過程與記憶,喚起人類共鳴,這是AI闕如的,此外,若企業還只追求效益與利益,則只有等AI社長指示,人類必須尊重矛盾等非效益人性,AI就不那麼可怕,在AI凌駕之前,必須要對哪些是AI禁地建立共識,否則AI比核武還可怕。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在大廢業時代如何翻身?
在大廢業時代如何翻身?

2018-09-12

異次元寬鬆盡頭的風景
異次元寬鬆盡頭的風景

2018-08-29

創業富翁新典型
創業富翁新典型

2018-08-01

只要分享而不想擁有
只要分享而不想擁有

2018-07-19

人類如何和AI競爭?
人類如何和AI競爭?

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