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飛天車已逐漸從一個吸引人的概念轉成一個成熟的技術和前景亮眼的投資標的。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
目前已有15家新創公司正公開研發飛天車,還有更多公司在私底下研究此概念的可行性。此外,包含空中巴士(Airbus)和豐田在內的許多重量級企業也正在研發相關技術。若以地理位置來看,逾半數研發飛天車的企業均位在美國,但位於歐洲的企業也有很高的曝光度,其中有兩家資金雄厚的新創公司—Lilium和Volocopter近日更是飛天車相關報導中的明星企業。
截至目前,飛天車新創企業已從創投生態系統的各個分支籌資3.1億美元,這些分支包含Atomico等傳統創投公司、戴姆勒(Daimler)和豐田等車商以及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等知名天使投資人。在2017年,飛天車領域的最大筆籌資項目來自Lilium和Volocopter,兩家企業分別籌資9,000萬美元及2,950萬美元。
顯著的市場動力和技術的成熟,是投資人對飛天車領域的興趣提升的兩大主因。
除了新創公司,幾家大廠和政府近日也開始投入飛天車研發領域,Uber開始進行Uber Elevate飛天車計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已進行全球首架飛天車測試,而這些與飛天車有關的消息也使Atomico和騰訊等原本較不重視航空領域的投資人開始對飛天車概念感興趣。
市場預期該技術未來將能運用在運輸或急難救助領域,而整個行動產業將會受到衝擊。
隨著航空設計不斷創新,飛天車概念最難實現的垂直起降技術已不再是問題,而自駕飛機、電動車和電池的近期發展也讓「太陽能發電自駕飛行車」,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不過,儘管飛天車所須的技術已日趨純熟,相關產業和投資人也對此領域展現極大的興趣,但飛天車仍面臨一些障礙,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飛天車進入公共領空。不論在法規、基礎建設還是技術方面,這都會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科技媒體TechCrunch預測,飛天車在未來約10至15年間將能進到大眾市場,屆時把相關技術帶入公共領空的問題應已獲得解決,而相關企業應該也已成功說服消費者飛天車的點子不會比虛擬實境遊戲還瘋狂。
看原文: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9/28905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