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發下豪語,要讓行動支付普及率在二○二○年到達六○%,二○二五年衝上九○%。但相較亞洲各國,台灣在電子支付使用比率上明顯偏低。如何將非現金支付與行動裝置結合,取代現金為主的交易模式,還得靠政府、支付業者和通路三方共同努力。而究竟市場發展遇上哪些阻礙?政府機關又該如何對症下藥,才能「嗶」出暢行無阻的消費網絡?
今年三月Apple Pay登台後,迅速捲起台灣行動支付一股熱潮,各類型行動支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卡位,讓「不帶錢包」漸漸地成為一種可能的生活形態。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也意識到,台灣將無可避免得迎接「無現金社會」的到來,並已在十二月初,由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擔任召集人,啟動整合,以九成普及率為目標前進。
然而,在追求無現金社會的目標下,台灣整體環境卻仍有諸多舊法未能與時俱進,想成為無現金社會的一分子,法令鬆綁,是破除障礙的第一步。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以下簡稱陳)、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以下簡稱顧)與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法制長謝穎青(以下簡稱謝)、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副祕書長劉莉秋(以下簡稱劉)、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專任教授蔡明芳(以下簡稱蔡)接受《今周刊》邀請,齊聚一室,共同探討當行動支付已勢不可擋,想要完善台灣行動支付環境,眼前有哪些困難與問題,哪些又是當務之急,產官學要如何動起來。
Q如何提高使用率? 讓基礎建設更完備、加強體驗與行銷
陳:我從九月八日就任後提了一個十大工作目標,其中一個就是希望把行動支付的部分擴大發展,這已獲得院長賴清德的支持。在最近一次會議中,賴院長就給出希望二○二五年的行動支付普及率能達九○%的目標。
數位經濟已經是個不可逆的趨勢,對這個目標我是有信心的,因為政府部會都會確實動起來。由於我是政委兼主委,所以我來擔任召集人,幕僚單位是經濟部的中小企業處,第一次跨部會會議,我們就確立了發展的三大主軸。
第一就是完備基礎建設,第二是擴大使用場域,第三是加強體驗與行銷,因為要真的讓民眾使用,他才會感覺到方便,才會願意去接受這個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