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練習自拍、把自己拍美

練習自拍、把自己拍美

2017-11-16 15:32

我們生活在一個迷戀自拍的文化中,所以這個儀式,是要你將一個被視為虛榮和輕率的動作,轉變成十分美好的事物。每天替自己拍照,是要你欣賞和讚頌內在的力與美。你越專注於自己的力量和美、接受你是誰,而非拿自己和別人比,或要求自己達到不可能的完美標準,從內散發的力與美就越可能使你容光煥發。

「當你內心有光,就能看到外界。」──阿內絲‧尼恩(Anaïs Nin),美國作家

 

看著自己的眼睛,告訴自己你很美、很帥,是一種簡單但有力,可讓人生更美好的行動。你會看到,當你能充分接納、欣賞自己,內在就會發生變化。

 

「快樂的人最美。」──佚名

 

每天都有數十億人,花錢買美容商品或醫療服務,儘管我們追求美的代價急遽增高,多數人卻只感覺自信暫時提升,於是又在這方面花更多錢,導致這個循環持續不斷。跟隨流行,追求完全不切實際、用噴槍創造的美的概念,是徒勞無功的目標,這會導致失望、缺乏自我價值和資金減少。

 

要覺得自己有魅力,建立自尊是一種能省很多錢的方式,研究也支持這種從內散發的美,證實相較於不喜歡自己或自認毫無吸引力的人,健康自尊的人日子過得較愉快,成功機會也較大。換句話說,你越快樂,越可能覺得自己有吸引力,在別人眼中也越可能魅力四射。

 

「美不在臉上,美是心裡的光。」──哈里利‧紀伯倫(Kahlil Gibran),黎巴嫩詩人

 

如果你真心稱讚他人,你的讚美可能會對他人的外表產生巨大的衝擊。不相信?試試看,告訴某個人你覺得他今天穿得賞心悅目、髮型很好看或笑容好燦爛,看看讚美會如何使他們容光煥發。你或許會看到他們一再穿同一套衣服,看到他們抬頭挺胸。

 

我當健身教練時,多次親眼見證學員變得越來越美。這不只是運動習慣使然──雖然是部分因素──也是信心提升所賜,因為我告訴他們,他們看起來很棒,這是實話:我真的看出他們的內在美或力量,有成長的潛力。每個人體內都有潛力能變得美麗動人、迷死人不償命,只是我們不相信。美是從內而生。當你打從心裡相信自己很美,當你聚焦於體內正向、優秀的特質,內在美就會反映在外表。你自然也會更妥善的照顧自己,做所有能提升外在美的事。但僅關注外表絕對於事無補,因為真正的美,只能從內散發出來。

 

學會愛自己,從拍張自拍照開始

 

要提升從內散發的美,最好的方式是接納自己、愛自己,但這該怎麼做?每一本勵志書、每一項靈性傳統,都會建議你愛自己,但很少告訴你該如何著手。這本書將告訴你一個效果出奇強大的愛自己儀式。接下來21天,每天晚上在你放鬆時(最好是在寫完日記後),替自己拍張照,或用手機自拍。你可以把照片貼在社交媒體上,或者就存在手機裡。

 

當你拍自拍照時,看著自己的眼睛,想想已經走了多遠,你的心靈充滿了愛和良善。對自己開懷大笑,在心裡告訴自己你對自己有多感謝,和你的鏡像調情,想

 

像你遇到夢中情人,需要留下好印象,然後拍照。如果覺得可以擺出更討喜的姿勢,不妨重拍1、2次。一開始可能會感覺不太自在,但好處不可計量。拍完照,看看照片裡的你有什麼值得讚美和欣賞之處。如果什麼都找不到,表示你完全失去洞察力了,請再找找看。有的,一定有,因為相信我,你一定有。

 

「不分男女,對我來說,沒有比內心平靜更美的東西了。」──愛麗絲‧葛瑞琴(Alice Greczyn),美國女星

 

要將這項行動轉化為儀式,你要把它看得比單純拍照更有意義。當你過完這21天,我也希望你回顧這些照片,看看隨著自信與快樂增長,你的外貌開始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拿你第一天拍的照片和第七天拍的比較一下,再拿第七天拍的和第十四天拍的相比,最後再與第二十一天拍的照片對照,你會看到你越來越美。

 

如果你不大相信我所說的,我想請你參考一些研究:研究似乎顯示,你內在越快樂,外表就越吸引人。你外在的容貌,似乎會如實反映內心的平靜。所以,當你在未來21天替自己拍照時,真的可以為你的內在狀態留下外顯紀錄。

 

做就對了:拍張自拍照吧!

 

我們生活在一個迷戀自拍的文化中,所以這個儀式,是要你將一個被視為虛榮和輕率的動作,轉變成十分美好的事物。每天替自己拍照,是要你欣賞和讚頌內在的力與美。你越專注於自己的力量和美、接受你是誰,而非拿自己和別人比,或要求自己達到不可能的完美標準,從內散發的力與美就越可能使你容光煥發。

 

「人生就像一部相機。聚焦於重要的事,捕捉美好的時光。沖洗底片,如果事情不順利,再拍一張就是了。」──佚名

股市

▲點圖放大

 

引爆點 一個「大利多」  竟引發股債重重殺機

 

年底與年初,正值歐美企業發放獎金的旺季。尤其美國廣大的勞工們,今年除了績效獎金外,許多企業更加碼發放川普營所稅降稅法案在國會過關的紅包。投資人滿懷希望地把獎金與減稅紅包投入股市,被視為是今年一月行情急漲的原因之一。不過,一場措手不及的股市急劇修正、多空可能就此豬羊變色,開始讓今年入市的投資人方寸大亂。

 

從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五日,不過短短六個交易日,道瓊工業指數重挫二二四一點,跌幅高達八.五%,把一月凌厲漲幅悉數吐出外,今年以來已落入負報酬,下跌一.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亦從今年最高點拉回逾七%,今年漲幅也全數吐回。市場忙著找急跌的原因,分析師與名嘴也紛紛安撫恐慌的投資大眾,指大漲後的拉回,實屬健康,不值得大驚小怪。

 

美國銀行旗下美林證券在大跌前夕已發出預警!該投資銀行根據股市資金流出入狀況編製的「牛熊指標」,在二月一日走到建議客戶強烈賣出的八.六讀數。過去十六年來,美林牛熊指標僅有十一次超過八以上,每次到達賣出警戒讀數,美股往後三個月回測均告下跌,準確度達百分之百,平均跌幅達十二%。

 

資金過猛、情緒太High是大跌前的徵兆,如要深究這波美股大跌原因,你會發現,導火線不是什麼企業獲利不佳,或總體經濟數字難看的「利空」,而是「利多」,而且是實實在在,讓廣大民眾對景氣復甦有感的利多!

 

二月二日公布的美國就業數字,是個指標。不僅就業人口增加數高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僅四.一%,來到十七年來最低;更難能可貴的是,平均時薪年增率達二.九%,創下九年來成長最快速度。講白話一點,現在的美國就業市場,不但已達到經濟學家口中的充分就業,而且調薪機會大得很。

 

然而,這個「利多」卻觸動了市場敏感的神經。過去半年來,原物料如原油、鐵礦砂、銅、鋁突破盤整區,整體向上的攻堅走勢,就讓好久不見的「通貨膨脹」四個字重新浮上枱面;如今,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的廣大勞工朋友們,口袋越來越鼓起,越來越敢花錢,更加令人確信,通膨看來真的是要來了。

 

在一月的就業報告出爐後,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就預言,今年美國通膨年增率可能達二%。不管是二%還是三%的通膨率,對消費者來說,或許不會造成要命的傷害,但把這個數字放在當前的金融市場,卻足以釀成巨震。

 

二%通膨率,是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目標,當數字達標之後,利率政策就必須有所調整;換句話說,漂亮的就業報告引發通膨加速預期,通膨加速則引發聯準會用力升息的聯想,接著,它可能使過去九年來醞釀全球股市多頭最肥美的沃土——超低的利率環境,開始加快質變。

 

從聯準會在今年一月份利率決策會議後,所發表的聲明可看出端倪。與去年十二月的聲明對照發現,最明顯的改變,是對通膨的預期。去年十二月聲明指出,一七年全年扣除食品與能源的通膨還「有所下降」、「仍然偏低」、「少有變化」。今年一月,這些描述不再出現,而是改口「通膨今年將會上升」,但仍處低位。

 

不管如何,一旦通膨率超過聯準會所定的二%政策目標,且勞動市場與總體經濟仍處於良好,至少從官方對外揭露的「遊戲規則」來看,聯準會沒有理由單為了支撐股市,一直使利率維持不正常的超低水準。因為,過低的利率不僅傷及定存族、退休族荷包,更衍生金融資產與不動產資產泡沫化後遺症,如貧富差距擴大與不動產租金節節升高,非但不利新創產業,對經濟長遠發展絕非好事。

 

因此,市場原本預期聯準會今年升息次數為三次,在就業數據公布後,紛紛上調到四次、甚至更多的預期。利率走高,代表資金面由寬變緊,企業債務的利息負擔也會加重、比較不願意投資,民眾貸款買房的利息支出也會增加,因此,升息通常是避免經濟過熱、壓抑通膨的手段。更何況,利率正常化,也可再次厚實聯準會因應未來重大金融危機的本錢。

 

股市

▲點圖放大

 

新格局 全球來到「好經濟、壞行情」調整期

 

對經濟體質來說,因應通膨升溫而加速升息並非壞事,但當升息遇到過去九年被超寬鬆資金瘋狂餵食的金融市場,「一八年起,投資人要有面對『好經濟、壞市場』新調整期來臨的心理準備。」國際資深投資家,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接受本刊越洋電話專訪說道。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兩者間繫有互相拉扯的紐帶,經濟要好,股市才會好。問題是,○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歐、美、日央行的量化寬鬆(QE),意即印鈔票救經濟的「非典型」救市手段,扭斷了這條連結。

 

各國央行所印的鈔票進入實體經濟極有限,大部分都流入了債市、股市與房市等金融與不動產市場,造成實體經濟成長微弱的「無感復甦」,但資產市場卻呈活蹦亂跳的「快感激升」。就連甫卸任的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在二月二日美股大跌後,也不禁說到:「資產價格的確太高,令人擔憂,適度下降,不至於損害金融體系核心!」

 

麥嘉華認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脫鉤,將持續下去。只不過,這回主客將易位:「實體經濟表現會很不錯,勞工薪資將加速提升,並帶動利率走高。」利率走高雖未必不利於股市,歷史上也不乏利率走高,股市仍然大步走強的現象,「但關鍵在於資產價格,便宜資產可能在升息期間繼續漲,已被炒高的資產,可能就對利率變動極為敏感。」麥嘉華下個注腳。

 

股市

 

敲警鐘 比特幣破滅 浮現股市末升段

 

關於這句注腳,從這次股災「場外最佳男主角」比特幣的走勢,就能清楚體會。比特幣去年十一月以旱地拔蔥之勢展開凌厲漲勢,一個月內從一枚五五○○美元一路飆漲至近二萬美元。不過,見到高點後,短短兩個月又暴跌至六五○○美元。

 

比特幣泡沫的破滅,不僅為投機性資產敲響警鐘,是否代表股市末升段,即俗稱的「邪惡第五波」已見頂,更是值得再三省思。

 

以往的末升段行情,我們曾聽過市場熱錢開始狂炒紅酒、炒蘭花或炒古董藝術品,如同去年以來的比特幣狂熱。而在股票市場,末升段也有光怪陸離的跡象,這時,小型股、轉機股當家,漲勢之凶猛往往出人意表,這些跡象,也符合美股今年一月的整體結構,代表小型股的羅素三○○○成長指數一月漲幅高達六.七%,優於大型股。

 

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外號「獵豹財務長」的郭恭克指出,從技術面觀之,論全球股市多頭趨勢轉向尚難定論,但一八年形成多空循環轉折的風險,正快速提高之中。他強調:「高度警戒、克服貪婪,已是面對當前情勢的必要修為。」

 

重災區 績優股也在做殖利率合理化調整

 

比特幣開啟了投機性資產修正的序幕,不單是漲過頭、漲太離譜的高本益比股票將展開修正,事實上,因為景氣展望轉佳、通膨升溫、利率看漲等因素導致債券價格走低,與之反向的債券殖利率走高,恐怕也將連動影響績優股族群,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股息殖利率合理化」大調整!

 

在股債均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前國際票券總經理蔡佳晉指出,美股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股價漲多之後,現金殖利率過於偏低,對投資機構如退休金或壽險公司的吸引力銳減。「美國二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二.一%,已經比標準普爾五百成分股,以及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的平均殖利率要高,導致不少投資機構法人減碼股票。」

 

因此,這一波股市急殺,大型績優股並沒有發揮抗跌撐盤角色,依然是重災區,甚至跌勢比指標型大型高科技股更早展開。具有良好配息紀錄的民生用品廠寶僑(P&G)在二月二日與二月五日兩天總計重挫六.七四%,距波段高點則大跌十三.四%。其他諸如美國電信龍頭AT&T、製藥大廠J&J、能源龍頭艾克森美孚石油,跌勢均相當慘烈(見左表)。

 

此外,ETF在二月五日的爆量,也不免讓人擔憂後市的賣壓,可能還有得消化。

 

總資產高達六千六百億美元、全球規模第一大ETF——先鋒大盤指數基金,在二月五日道瓊崩跌一一七五點當日,成交量比平日均量增加四倍。無獨有偶,台股最大的ETF台灣五十指數基金,在二月六日的成交量亦比前日多出三倍以上。相對於台積電二月六日成交量約較前一日增逾兩倍的成交量,顯示ETF投資人對市場劇烈波動,具有高度敏感性與高周轉性。

 

部分分析師指出,從ETF在二月五日的同步爆量重挫來看,不排除是前一個交易日大盤初見急殺後,觸動了「低風險承受度投資人」的敏感神經,要命的是,這群容易成為驚弓之鳥的低風險承受度投資人,正是過去一年多來推升股市的主要力量之一。

 

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曾在去年九月表示,ETF占美股總成交值比重已達三成,恐將導致「齊買齊賣」的現象。不只如此,分析師指出,由於賣出ETF等同賣出一籃子股票,ETF投資人如果有一定程度比例選在同一時間停損賣出,恐將釀成股市齊跌,沒有類股得以倖免的瀑布效應,如同在這一回的股災中,標普五百指數出現少見的十一大類股齊跌現象,投資人幾乎沒有逃生方向。

 

績優股

▲點圖放大

 

新試煉 大調整後的投資之道:向基本面靠攏

 

雖然包括債市、股市、房市的資產價格將進入調整期,但只要不失控,不至於崩盤陷入永劫不復的熊市,實體經濟體質也可望就此更加強健。有「華頓鬼才」之稱的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就指出,這次下跌並非是步入熊市,而是一場可以嚇阻投機者的「修正」。西格爾認為,利率走高的確傷害股市,但可用企業獲利的提升抵銷回來。

 

前量子基金操盤人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本刊專訪認為,這波下跌不會使多頭勢力就此陣亡,「短線應該還有回漲機會,」但他同時警告,「日後的空頭,將會非常非常漫長!」

 

麥嘉華則建議,遠離大調整期的風暴中心——本益比異常昂貴的高科技股,而是逢低布局可望因實體受惠的原物料股。「新債券天王」雙線資本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通膨漸有起色,經濟前景轉好下,原物料相關類股與商品,是一八年最好的投資機會。

 

在原物料投資具有豐富實戰經驗,並著有《別傻了!物價上漲更好賺》暢銷投資書的盧冠安分析,工業用原物料如原油、銅、鐵、鋁難免會受到股市下跌的衝擊跟著走軟。「但經過這波修正後,下一次主流,應該是原物料,理由一是,大家剛遭到高科技股重挫創痛,可能轉移陣線。理由二是,原物料整個格局正邁入多頭的初升段及主升段之間,絕非是末升段。」

 

除了原物料之外,經過大調整後,本益比趨於合理,殖利率又開始顯得誘人的傳統產業與金融股,也是不少投資專家推薦的標的(見P.76台股操作篇)。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句名言:「海水退潮後,才會知道誰在裸泳。」低利率造就的資金行情,把所有資產價格捧上天,不管是好資產還是壞資產,好股票還是爛股票。如今,縮表政策持續進行、利率預期逐漸走高、資金面不再寬鬆、熱錢退潮,真面目也就越看越清楚了。這波大調整,不僅將決定財富重分配的贏家與輸家,更是每個人智慧的一道最佳試煉。

 

美國

 

金融

延伸閱讀
愛別人前 先愛自己吧
愛別人前 先愛自己吧

2017-11-14

當一個讓人無法招架的魅力女強人!
當一個讓人無法招架的魅力女強人!

2017-03-13

舒淇:心態對就能走上對的路
舒淇:心態對就能走上對的路

2017-01-26

懶惰也能成為魅力!?
懶惰也能成為魅力!?

2015-05-05

關稅亂世,高息ETF還能存股嗎?不是00878、0056...比抗跌力、拚回漲速度,股災撿便宜首選這兩檔!
關稅亂世,高息ETF還能存股嗎?不是00878、0056...比抗跌力、拚回漲速度,股災撿便宜首選這兩檔!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