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洛杉磯直擊》技術荒村蛻變「矽谷2.0」 資金.人才庫.好萊塢 「矽灘」 崛起啟示錄

洛杉磯直擊》技術荒村蛻變「矽谷2.0」 資金.人才庫.好萊塢  「矽灘」 崛起啟示錄

鍾張涵

科技線上

攝影/鍾張涵

1088

2017-10-26 15:51

沿著洛杉磯「矽灘」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千家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而矽灘去年創投資金成長速度超越矽谷,位居全美第一,今年更受惠社交軟體商Snapchat風光上市,讓華爾街把追逐的眼光聚焦於此。從十年前的技術荒村,如今化身科技重鎮,矽灘,如何成功的?

陽光明媚、海風徐徐,一整排獨棟洋房或華廈,沿著美國南加州海岸連成一條獨特風景線,這景致不僅由美國各大房地產商挾著大把資金湧入建設,也是一家又一家新創企業創辦人爭相進駐的結果;就在這海闊天空的沙岸與上千家新創公司群聚下,「矽灘」之名不脛而走。

 

當美國北加州「矽谷」近年來被質疑有泡沫之虞,融合好萊塢文化的洛杉磯「矽灘」,已有了「第二矽谷」之稱:從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延伸到威尼斯(Venice)及普拉亞德雷(Playa del Rey)一帶,七公里左右的海岸線,匯聚了上千家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新創企業,正成為下一個投資人逐夢、企業家圓夢的天堂。

 

「這一整排都是建商剛蓋的新房子!因為矽灘發展起來,愈來愈多房地產商看好這裡。」美國無線充電設備商Bezalel創辦人吳哲民開著車、指著岸邊的嶄新洋房說:「很多創投也開始湧入這個區域。」

 

像是美國新創加速器Mucker Capital創辦人許惟量(William Hsu)就偕同創業夥伴阮納拉(Erik Rannala)從舊金山遷到洛杉磯,許惟量說,自己這六年來一路見證洛杉磯的改變,整個生態圈陸續成形,洛杉磯人口很多、過去大多想前往北加州就業,但現在發現洛杉磯的科技含量也在提升,所以留下來工作、在此創業的人也愈來愈多。

 

矽灘

▲點圖放大

 

科技人湧入挾帶資金 去年Q4新屋價年增三成

 

新創陸續扎根、科技新貴進駐,也讓矽灘房地產水漲船高。美國房地產數據和分析公司CoreLogic調查顯示,去年第四季矽灘新屋價格平均達一八八萬美元(約台幣五六○○萬元),較前一年同期上漲三成。若將時間軸拉長,去年第四季新屋平均價格,更較三年前(一三年)翻倍,漲了一六九%。

 

科技業進駐、科技人湧入帶動,讓房價不斷飆升。美國房仲公司Halton Pardee執行長帕迪(Tami Pardee)以Playa Vista區域為例,因為谷歌、Yahoo陸續進駐設立辦公室、雇用員工,這裡的房價(以四十五坪三房公寓為例)一四年約九十四萬美元,去年已經漲到一四○萬美元,兩年漲了四九%。

 

吳哲民載著記者繞了海岸線一圈,從聖塔莫尼卡到威尼斯,沿途經過創新科技園Playa Vista及創投育成孵化中心聚落,他指著那片聚落,近年來名聞遐邇的新創企業如社交軟體大廠Snapchat、被收購的VR之星Oculus、約會網站Tinder、知名電競遊戲《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以及好萊塢第二大視覺特效廠數字王國等公司都落腳在此。

 

新創生態圈成形 新創札根、科技巨擘進駐

 

新創如雨後春筍般在此扎根,科技巨擘舉凡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等公司也看準新創公司聚集背後所意味的強大研發動能,紛紛報到。矽灘已是當今美國科技大廠趨之若鶩的新天地。

 

雖然矽灘發展已有一段時間,但近年才成為美國各大媒體點名的「第二矽谷」。《經濟學人》去年底率先以《矽灘||洛杉磯迸發成為新創中心》一文指出:好萊塢拍攝了眾多以創業失敗者「逆襲」為題材的影片,如今洛杉磯自己也正上演著一場現實版灰姑娘的童話故事:它在短短幾年內,完成從技術荒村到科技重鎮的轉變。過去以北加州為優先的創投們,如今也來這裡尋找下一個科技新星。研究機構CB Insights調查更顯示,二○一六年洛杉磯的新創,獲得大約三十億美元資金,較四年前翻了六倍。

 

美國媒體CNBC今年九月則撰文重申:矽灘將成為下一個矽谷!創投資金的湧入、令人羨慕的人才庫和新創生態圈的建立,讓這裡發生了一場革命,矽灘成了新創企業的火箭發射站(launching pad)!

 

 

泡沫疑慮,矽谷資金退潮 前三季投資筆數大減15%

 

事實上,科技泡沫等憂慮,早已導致矽谷科技公司成長減緩、資金退潮,PwC與CB Insights MoneyTre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矽谷新創公司獲投資筆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十五%,於此同時,矽灘交易筆數卻較去年同期增近一成,由此可見,「矽谷退潮、錢進矽灘」的趨勢逐漸成形。

 

美國創業圈因此有了「要想創業成功,就須逃離矽谷」一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畢業生伯斯(Kyle Boss)一畢業就收拾行囊,奔赴矽灘而來,在洛杉磯新創公司Spokeo任職,他接受記者採訪時笑著說,矽谷房價高、消費貴、生活又單調,而且可能泡沫化。金融顧問公司SmartAsset報告顯示,以租一間兩房公寓為例,舊金山(矽谷)每月租金約五○四三美元、而洛杉磯(矽灘)每月只要約三三九八美元。他的同事泰瑞莎(Teresa Zhang)進一步補充:洛杉磯文化多樣、氣候宜人,生活成本比矽谷便宜,再加上有愈來愈多大企業進駐洛杉磯,他們都相信矽灘未來更有發展潛力。

 

今年三月,從矽灘汲取養分茁壯的Snapchat成功上市,市值一度飆至三百多億美元。這款聊天軟體以圖文簡訊、虛擬實境及「閱後即焚」的特色風靡全美,從矽灘崛起,在短短六年就成為歐美第三大社交應用,進而吸引臉書收購。拒絕臉書之後的Snapchat,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獨角獸與矽灘之光;Snapchat的耀眼表現,把矽灘推到華爾街眼前,讓華爾街難以忽視。

 

像Snapchat這樣無數的潛力新創公司,正如螞蟻雄兵般地帶動矽灘崛起,龍頭科技廠進駐更加速繁榮,矽灘因而得以與矽谷、華盛頓或紐約等大城一較高下。但究竟,洛杉磯是如何做到的?

 

要找尋答案,就必須走入現場:

 

八月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簡稱洛加大)正在放暑假,但許多學生仍抱著筆電、坐在校園,和同學殷切地討論課業。走進圖書館,令人驚奇的不只是每個座位坐滿學生,而是座位設計得像是私人座艙,色彩繽紛而寬闊的沙發能讓學生舒服盤據、埋首其中,書本、電腦、大螢幕、充電座一應俱全,可以坐在裡面一整天。

 

洛加大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指著座位,笑著說:「從圖書館的設計,就能看出為什麼這裡的學生充滿創造力。」

 

現場一》「金三角學府」育才 複製史丹佛模式,搶孵獨角獸

 

俞偉雄一五年曾撰寫一篇《矽灘和洛杉磯經濟》(Silicon Beach and L.A Economy)報告,看好矽灘崛起趨勢,並說明當地產業特性(娛樂、電信、媒體業發展蓬勃);他接受專訪時強調,矽灘的成功,是從教育、環境到政府,由下往上奠定了基礎、進而有機成長。

 

他接著分析矽灘的崛起有三大主因:一、創業型大學成功打造創業家人才。二、環境有機發展、結合區域優勢發展獨特新創。三、政府扶植、減稅、鼓勵龍頭企業定錨。

 

首先,是「創業型大學」育才術:矽灘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三所高等學府人才庫,「有理工基礎、人文資本,重視實踐精神、而且鼓勵失敗。」俞偉雄說,學校會要求學生跨系修課,理工背景必須具備人文素養,才能製作出「讓人渴望的產品」,「就像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非常有人文素養、產品注重美感而不只是功能;這就是為什麼蘋果手機比其他手機有更高利潤。」

 

因此,同樣是圖書館,洛加大的設計就饒富創意,相較台灣總是一排排乏善可陳的木頭桌椅、森冷白牆與書架、書籍和影音各自獨立的傳統安排,洛加大圖書館座位卻如同居家小型工作室,讓學生樂意繭居一整天,讀書、娛樂、工作,全方位兼顧。

 

新創科技匯聚,造就矽灘三大特色

矽灘

充滿活力

美國媒體指出,創投資金的湧入、令人羨慕的人才庫和新創生態圈的建立,讓洛杉磯發生一場革命,「矽灘」成為了新創企業的火箭發射站,將成為下一個矽谷。

 

矽灘

勇於追夢

洛杉磯科技含量提升,愈來愈多新創團隊從北加州搬到南加州,展開創業之路。

 

矽灘

重視生活

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矽灘的場域很靈活閒,居民重視生活,自然迸發創新靈感。

 

培育人才重視實踐、鼓勵失敗

洛杉磯

洛杉磯三大名校皆變身「創業型大學」,鼓勵學生在學校就創業,提前準備孵育下一隻獨角獸。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圖書館色彩繽紛,寬闊沙發能讓學生埋首其中一整天。

 

不只學設計產品,更要學會獲利

 

設計出「讓人心嚮往之」的產品後,重點是如何經營。Mucker Capital創辦人許惟量說,自己在史丹佛念書時,就發現美國是「一條龍」教學:有一堂課教授要求學生製作App,但完成後必須上市,賺到一千美元就拿A、五百美元只拿B⋯⋯等,以此類推。「所以上課是非常real world!不只教編程。學生必須實踐所有階段,是一條龍的學習:你要會寫程式、做產品、上架App,吸引用戶、維持營收,還要能獲利!」

 

對此,伯斯也有親身體悟。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過一堂名為「IEOR185挑戰實驗室」課程。這堂課要求團隊製作一款產品,但期末必須找到投資人,就與史丹佛大學有類似的要求。伯斯認為,「這堂課真的很值得,讓我成為今日的我,也改變我看創業與企業的角度。」

 

史丹佛教育讓矽谷成為科技創業家的搖籃,美國《富比世》甚至提出「史丹佛成就矽谷」一說;如今,洛杉磯三大名校仿效史丹佛模式,同樣變身「創業型大學」,從改變課程設計到成立孵化器,提前朝孵育下一隻獨角獸前進。

 

現場二》好萊塢文化加持 動畫、影視優勢,助威成長動能

 

矽灘跟矽谷最大不同,除了匯聚出新興科技聚落的活力與元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差異在於,左右著全球娛樂影視動向的好萊塢就坐落在洛杉磯。

 

正因好萊塢的影響力札根於洛杉磯,這裡具備發展動畫、影音、社交、電商等事業優勢,成為另一股創造經濟成長的力量。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分析師葛拉夫(Marlon Graf)說:「好萊塢的生活創意及對美學的重視,在洛杉磯形成特殊文化,使其在娛樂與內容特別擅長;因此,洛杉磯的數位媒體新創公司,能與矽谷匹敵。」像是這裡就孕育出全球最大電競遊戲《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被臉書收購的虛擬實境(VR)大廠Oculus,以及被迪士尼收購的網紅經濟公司Maker Studios等,都是美國數位媒體應用領域上知名公司。

 

商機四起,潔西卡艾芭也成創業家

 

熱愛時尚、消費與重視健康有機的「好萊塢」,甚至也讓它所出產的明星們,變成新創的一分子,譬如好萊塢女星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在此創立有機生活電商品牌Honest Company,主打銷售有機棉或安全無毒的嬰兒用品。她親自拍廣告、上節目宣傳效益下,儘管被質疑公司的科技成分不高,但去年估值仍高達十七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之列。

 

受潔西卡艾芭的成功案例鼓舞,好萊塢大咖女星黛咪摩兒(Demi Moore)、蜘蛛人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也搶著投資有機電商新創平台Thrive Market,這類新創之所以業績長紅,自然受好萊塢明星重視養生、喜愛買有機產品的文化氛圍帶動。

 

「這裡靠海,居民就比較悠閒、放縱、玩世不恭,所以搞音樂、遊戲、影音或社交應用,就很適合矽灘。」俞偉雄說,谷歌有遊戲間讓人玩樂之餘繼續工作,矽灘則是讓人們工作之餘去衝浪玩水曬太陽,整個場域很靈活、閒適,創新靈感自然迸發!這樣的工作環境從《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就能窺知一二,該公司徵才啟事即強調,「我們一點都不嚴肅,而是充滿激情!不管是展示簡報或在辦公室正中央的網咖區工作,我們永遠都有時間玩耍並找到樂趣!而且,公司總部離海灘只有幾分鐘的距離!」

 

新創

 

陽光、海灘,迸發創新靈感

 

「創新不就是要突破框架?如果工作環境就是有框架、就會被制約,那更無法跳脫出來,想出新的點子。」俞偉雄說。

 

運用環境優勢發明出符合趨勢的新技術,正是矽灘螞蟻雄兵之所以領先其他地區的要領。

 

政府也扮演支援的助力,洛杉磯政府○七年就訂立小企業免稅規則(Small Business Exemption),讓營收低於十萬美元的小企業可免稅,減輕負擔、增加存活機會;同時鼓勵科技龍頭進駐、設立分公司或研發中心,增加工作機會、吸納科技人才。

 

洛杉磯政府自身也植入「科技基因」,讓基礎建設也有利創業,推展GeoHub(LA City Geohub mapping)計畫——這是一個空間數據基礎建設網站,蒐集了當地科技企業分布、公共道路工程狀況、樓宇狀況、商業統計等數據,讓會寫程式的市民及新創企業,能運用GeoHub的開放數據,建立所需的應用程式。在學校、環境、政府交互作用、環環相扣地產生質變下,矽灘終於得以成為被學者看好的「下一個矽谷」。

 

洛杉磯有著生機勃勃的新創中心、人潮如織的創投企業,以及陽光燦爛的沙灘,它從十年前科技產業尚且沉寂,如今被美媒視為「重要獨角獸的前哨站,其發展已對洛杉磯和聖塔莫尼卡的經濟、房產、文化和就業機會產生重要影響。」——這樣灰姑娘變公主、急起直追的成功故事,值得喊出「亞洲矽谷」的台灣好好學習。

 

台灣拚「亞洲矽谷」怎麼做?借鏡洛杉磯三大育成經驗

 

台灣喊出「亞洲矽谷」計畫,編列百億元預算,幾乎將所有未來科技都囊括其中,但要成功發展亞洲矽谷,矽灘或許可作為一大借鏡。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之晨就建議,台灣政府應向洛杉磯學習,從教學模式、政策法規到旗艦企業三大環節加以強化。美國無線充電設備商Bezalel創辦人吳哲民,畢業於南加大,他向記者舉例,史丹佛大學教授在新生入學時,都會告訴學生:你要自己創業當老闆。而南加大仿效史丹佛,四年前即啟動創業車庫計畫(圖),由學校董事和校友贊助學生的新創公司,選出優秀團隊在孵化器內,對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再予以投資。

 

這些團隊不只有贊助的資金,重點是,「孵化器每天都有多元課程,從產品設計、尋找創投、投資談判、銷售效益分析等,學校找企業高層或專家授課,每周還找創投聽你簡報,鼓勵創投盡早投資。」吳哲民說,「讓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學到跨領域知識,且直接接觸上百位創投,非常有效益!」

 

洛杉磯各大學推出的「企業家駐校計畫」就是一例,學校會運用強大的校友會,幫學生建立關係,許多知名科技龍頭創辦人,能幫學生的職涯做準備。林之晨說,台灣資工系畢業生的質、量仍須加強,「很多學校教的內容都老掉牙、畢業人才數量也不足,大學應盡快縮短數位落差和學用落差!」

 

洛杉磯成功之道在於頂尖大學具備研發能量、學生也有連續創業精神,當人才走出校園,整個生態圈的打造,就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說,台灣很難移植美國「有機的創業生態環境」,「但政府還是可以砸錢去做基礎設施。」可學習洛杉磯政府加強建設網路、推出開放數據幫助小型網路公司,並找專業人士領航:三年前高通前行政長馬克思(Peter Marx)就擔任洛杉磯首任科技長,藉以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

 

台灣政府也應讓法規鬆綁,業界就認為,目前《公司法》鬆綁鼓勵新創、於立院三讀通過的《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和國發會「新創法規調適平台」等舉措,以及上線後的效果,都值得期待。

 

除基礎建設與法規,也要招手國際龍頭如谷歌、亞馬遜等企業進駐,發揮領頭羊作用,吸引人才和新技術留在台灣。最重要的是,當矽谷有了蘋果和谷歌,西雅圖養育出亞馬遜、微軟,矽灘催生出獨角獸Snapchat,台灣政府也要盡快協助孵出一個新創旗艦品牌,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光。

(鍾張涵)

延伸閱讀

科技大咖壟斷 新秀難出頭
科技大咖壟斷 新秀難出頭

2017-09-25

鋪張派對、管理無章法、集體自我感覺良好⋯⋯ 他潛入新創公司上班  踢爆矽谷暗黑內幕
鋪張派對、管理無章法、集體自我感覺良好⋯⋯ 他潛入新創公司上班 踢爆矽谷暗黑內幕

2017-08-03

香港能不能成為矽谷?
香港能不能成為矽谷?

2017-06-15

跟矽谷學走路開會
跟矽谷學走路開會

2017-04-06

獨家專訪》美國白宮前科技顧問的建言 不學矽谷,更創新  台灣最該做的三件事
獨家專訪》美國白宮前科技顧問的建言 不學矽谷,更創新 台灣最該做的三件事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