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製卡企業台灣銘板,從只會做代工,到如今是國內外各大銀行不可或缺的夥伴,亮眼成績背後,靠的是三為台北工專同學的通力合作,成功從製造業轉型為資訊服務業。
預計十一月三日上櫃交易的台灣銘板公司(六五九三,簡稱台銘),是由三位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大)同學通力合作,從傳統的銘板業起家,跨入汽車零組件市場,同時還轉型為可提供軟硬整合的資訊服務業,成為國內外金融業不可或缺的夥伴,也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成功的典型。
成立於一九七○年的台銘,早期從事各種工業用銘板製造,是最早投入的一批企業,也為國內銘板產業培養出眾多人才。所謂銘板,英文名稱是name plate,至於中文銘板的說法則來自日本,泛指在各種汽車、電腦等工業機殼產品上,做各種名稱、標誌logo等印刷,由於需求量大,又需要整合印刷、沖床等技術,是許多製造業發展的基礎。
從父親手中接下台灣銘板,董事長王挺榮說,早年父親在銘板行業做得有聲有色,不僅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內部管理也很上軌道,從成立第一天就只有一套帳,因此九二年獲頒首屆國家磐石獎。
從代工製造 升級為資訊服務
不過,後來許多同業加入競爭,台銘很早就思考要轉至高附加價值產業,王挺榮從台北工專畢業後,就被父親調至日本,在合作夥伴納迪克(Natec)公司實習。納迪克很早就擁有生產銀行卡片的技術,王挺榮一邊學日文,還負責將技術帶回台灣,從磁帶信用卡及晶片信用卡做起。
不過,台銘承接客戶卡片代工業務後,除了累積印刷、沖床、IC封裝等技術,王挺榮也進一步發現,由於銀行一般很難在技術上做精進,但隨著卡片不斷進步,就如同電腦有軟體作業系統,若要提供客戶更好的個人化服務,台銘就必須大幅提升軟體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