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旗下印刷電路板(PCB)大廠臻鼎-KY,日前公告子公司鵬鼎控股將向中國主管機關申請上市。這是鴻家軍首家在A股掛牌的公司,也將掀起台灣企業赴對岸掛牌的風潮,對台灣的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都將是一場大挑戰。
鴻海集團旗下目前子公司有841家,其中,在台灣掛牌家數高達23家,在香港則有3家,在日本有夏普一家,但在中國目前則一家都沒有。隨著鴻海集團展開更積極的跨國投資,做為一個腦袋清楚的經營者,郭董當然不可能將大部分雞蛋都放在台灣這個資本市場的籃子裡,往中國等其他市場發展,絕對是必要的規畫,也是集團想補齊的一塊拼圖。
就像麥格理當紅分析師張博凱的報告,指出鴻海是「未來世界的整合者」,資金其實就是資源整合中最重要的一環,更何況中國資金充沛,股市本益比高漲,從先前亞翔旗下的亞翔集成,或聯發科轉投資的匯頂,都出現市值高漲的現象,以郭董如此了解市場趨勢與資本操作,而且未來跨國投資又需金恐急,鴻海集團赴陸上市的家數必然還會再增加。
不過,從投資人角度來看,未來臻鼎-KY股價勢必受到衝擊,因為臻鼎將中國大陸子公司鵬鼎控股切出來掛牌,對母公司來說將造成資產稀釋,對投資人權益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除非原來臻鼎小股東都能與其他大股東一樣,獲得等比例參與鵬鼎控股的投資機會,否則,若明年鵬鼎控股順利在陸掛牌且股票大漲,小股東根本也賺不到。
事實上,過去台灣許多企業熱衷於切割資產再掛牌上市,只有少數企業願意讓一般股東參與認股,例如華碩與和碩分家、安成藥切割安成生技等,都讓一般股東有配股或認購的機會;但絕大部分企業在切割時,都只會獨厚大股東或專業經理人,一般股東均被排除在外,這可能也是為何臻鼎股東會討論時引起股東反彈,同時今天消息(七月六日)見報後,臻鼎股價下滑的主因。
更進一步講,鵬鼎控股赴陸掛牌,對台灣產業發展與資本市場,恐怕也是一大挑戰。在全球領導人都在爭取製造業回歸母國下,台灣投資環境長期無法改善,又被老法令與舊思惟綁架,不僅自外於這種製造回流的趨勢,更糟的是資本市場又將出現一個大破洞,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進行整頓改善,加上明年六月陸股順利入摩,台灣企業恐怕只有把人脈、錢脈繼續搬往中國大陸及海外等地,台灣空洞化的問題將更為嚴重。
其實,不是只有陸股會吸金,鴻海旗下的鴻騰精密(FIT)已預計7月13日在香港掛牌,成為集團在香港掛牌的第四家公司。鴻騰發展車用、工業和醫療三大應用,未來則借助香港的國際資金,並以發展北美市場為主。
隨著中、日、美、印等大國的投資即將展開,鴻海早就不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了,集團布局愈來愈國際化,但相對來看,台灣卻愈走愈封閉、資本市場愈來愈淺盤,台灣投資人恐怕也要學習一下郭台銘,不要讓自己陷在台灣這個小小的水池中,要把視野打開,積極自救,讓自己的投資更加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