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要不了多久,許多人一天的生活會這樣開始:一大清早,你才不情願地從美夢中醒過來。手機裡的即時天氣預報App已經通知,今天又是個烏雲密布的一天,於是另一個App連忙連上安裝在臥室牆內的二極體,模仿太陽從東邊出來的樣子。不一會兒臥室裡的燈光全亮了,浴室蓮蓬頭開始灑水。屋子另一頭的廚房飄散出的陣陣咖啡香,也傳進了臥室裡。
這整套安裝在手機裡的系統不只能引導電力的使用方式,還能引導電力用在哪裡,以及如何產生。例如今天城裡的這一邊風大,那麼今早的電力供應就來自拴在窗外的一架無人機,把風力轉換成電力,輸送到本地的輸電網內。北邊今天預報會風平浪靜,於是架設在南部的太陽能板到了下午就會開始接力發電,補足電力缺口。
這套系統更厲害的是在電費帳單的應用上。由於電力市場競爭激烈,每個月電費會降到10美元以下。帳單還會自動傳送到Google的某個部門,根據目標用途和非再生能源使用上限等資料,計算出最合理的電力生產和分配方式。別忘了衣櫃裡還塞了一組特斯拉電池,這套利用陽台上的太陽能模組發電的設備,專供不時之需。
現在各地都朝配置這類全面「智慧」的電力系統邁進,其中最積極、甚至急迫地擁抱這種轉變的公用事業,莫過於歐洲業者,因為當地的政治領袖和主管機關,幾乎都已認定氣候變遷是人類「自作孽」。加上面對Google和亞馬遜這類口袋深的科技「破壞者」,以及急於抓住環境意識漸增的新一代消費者的那些新創企業,歐洲公用事業深知不迎頭趕上,就是等著走入歷史。
德國能源巨頭RWE旗下Innogy執行長特修姆說,公用事業傳統的經營模式準備走入歷史,「如果現在不趕緊調整,很難看出要如何生存下去」。
過去18個月來,歐洲兩大公用事業體把傳統上以商品為基礎的事業,與再生能源或電網事業分拆;RWE正是其中一家。而分拆後以科技為導向的部門身價幾乎都立刻超越另一個。例如Innogy市值目前約190億歐元(216億美元),幾乎是RWE的兩倍。另一家也分拆的能源大廠EON,其身價幾乎是新部門Uniper的三倍。Uniper代表的是EON傳統的煤炭、天然氣開採以及商品交易事業。
其中部分原因是看好未來,隨著再生能源與科技能以較小規模且較乾淨的方式發電,資金將不再由大電廠獨霸。
而帶動這些改變的,是千禧世代,他們在21世紀初成年,對能源的要求較高。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消費趨勢的助理教授麥可寇米克說,只要是新的、跟科技有關而且可以試試看的東西,「這些千禧世代都願意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