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張卡?從搭捷運、刷卡到會員卡,現今的消費模式,塞滿你錢包恐不是錢,而是卡。那如果今天有一張卡,能幫你整合所有的信用卡,這是不是一個好點子呢?
也許你覺得太貴,但如果這張塑膠卡,可以一口氣整合信用卡、交通卡與會員卡的資料,讓你未來只要帶一張卡出門就能購物,比Apple Pay等手機支付的適用範圍更廣,而且不用擔心盜刷,這樣的功能,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心嗎?
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這場「實驗」已經如火如荼展開。今年六月中旬,韓國第二大電信公司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以下簡稱KT)在產品記者會上,公開發表一張看似普通卡片的電子裝置「Clip Card」。要價十.八萬韓元,將近新台幣三千元,並不便宜,但KT在記者會上發下豪語,今年預計在韓國賣出三十萬張。
在KT這番「熱賣宣言」背後,主推「多卡合一」技術,正是台灣的新創團隊庫幣科技(CoolbitX)與智慧光科技(Smart Displayer),不僅代工卡片製造,更提供App、後台與技術諮詢等整套服務。
為什麼區區一張塑膠卡,韓國KT沒辦法做,要找上台灣的新創團隊? 「我們的卡片,與目前市面上的塑膠信用卡完全不同,」Clip Card背後的技術操盤手、庫幣科技創辦人歐仕邁表示。
10張信用卡變一張 整合資訊 用App統一管理
原來,庫幣科技的「卡式電子裝置」Slekt,在一張信用卡大小、僅僅一毫米的厚度裡,不僅有電源供應器、晶片、還有一.三英寸的電子紙螢幕,可以存入十張信用卡、十張會員卡及一張交通卡的資料。而這些卡片的資訊,都可以透過手機App整合與管理。
由於這張卡片同時支援磁條、晶片與NFC感應,在使用上與一般信用卡幾乎沒有差異,製作上卻是相當困難,「如果我們把這張卡所有的零件,電池、藍牙、電子紙,要做得與手機一樣,其實不難,但我們卻要把它做得與信用卡一樣大、一樣薄。」歐仕邁決定在台灣製造,正是因為供應鏈的技術,能做出這種水準。
有了技術,歐仕邁挑選亞洲刷卡習慣最普及、金融環境又開放的韓國,作為試練場。「(和KT)會面非常投緣,當天與KT的子公司一起簡報,才發現剛好他們的構想,與我們有九○%是一樣的。」他笑說,「我們有製作卡片的能力,他們有通路,所以過了幾周之後,我們就開始簽約合作。」
但有通路還不夠,庫幣科技是要顛覆刷卡族的使用習慣。「雖然現在單價確實較高,但KT已經與韓國三十家銀行簽約,」歐仕邁透露,未來這些銀行都可以用CoolbitX卡片刷卡,而且還會推出辦門號加價買卡片、即辦信用卡帳戶就送電子信用卡等推廣服務。
韓國只是CoolbitX的「第一戰」,「接下來我們會往美國、台灣、日本與新加坡發展。」歐仕邁說。雖然數量很重要,但在「多卡合一」背後,當每個人皮包裡只剩一張卡片,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頭。「我真正想做的,是信用卡的共享經濟平台。」歐仕邁透露。
也就是,被整合的不僅是信用卡,還有背後龐雜的資訊流,庫幣科技要讓要辦卡人、持卡人,或有特殊需求者,例如電影、交通、航空的消費者,可以在Slekt平台上享有完整、經過整理的商品體驗。
「我會成為發卡的平台,也會成為信用卡交易的平台。」歐仕邁表示,「Slekt可以成為使用者與銀行之間的橋樑,對銀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節省行銷成本,市場定位更精準;使用者可以節省他的時間,畢竟過去他們要比對各家銀行的優惠資訊,很麻煩。」
「未來可能會有價值上百億元的交易,在我們平台產生,也會有上百萬張的信用卡,透過我們的平台發送出去。」歐仕邁大膽預言。
吃行動支付未及的市場 NFC普及前 賺取縫隙商機
雖然歐仕邁信心滿滿,但他最強悍的對手,可是被視為未來主流的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技術。特別是行動支付登台後,實體信用卡的需求便受到許多質疑。
「雖然Apple Pay很受矚目,但是在美國NFC支付還是非常不普及,事實上,就連晶片信用卡普及率都不到一半。」歐仕邁拿出數字回應。
「以美國為例,要等到NFC感應式裝置普及,我們估計最少要十到十五年。」
曾任中華開發資本國際(香港)副總裁、成立創投機構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的胡一天也認為,行動支付還只是階段性的產品,不僅還未改變金融服務的本質,反而擴大新、舊世代的金融代溝(generation gap)。
胡一天認為,「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中,新創企業如果能有兩手策略,新、舊兩代都服務,策略上就有機會立於不敗之地。」
站在FinTech新創的浪頭尖端上,同時挑戰軟硬體整合以及國際市場的歐仕邁,可說是選擇了最困難的一條路之一。胡一天認為,庫幣科技與歐仕邁在掌握技術優勢的同時,「如何讓年輕的創辦人迅速學習管理一個高速成長的團隊,並且在高壓下做出正確決定,這是最主要的挑戰。」
CoolbitX
成 立:2014 年
創辦人:歐仕邁(首圖)
產 品:比特幣錢包CoolWallet、 多卡合一裝置 Slekt
成 績:2017 年上半年種子輪融資7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