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聯財報亮眼,去年EPS九.二三元更是衝上歷史新高。這兩年,貿聯開發出一個貌不起眼的小擴充基座,它卻是公司獲利的重要來源。
讓貿聯交出這麼亮眼的成績單,除了炙手可熱的特斯拉電動車商機,讓人意想不到的,就是貌不起眼的擴充基座。靠著這個小小黑盒子,貿聯接連獲得電腦品牌大廠戴爾(Dell)、惠普(HP)大單,三年前還掛零的出貨量,爆發至去年整年占公司一二%營收,今年第一季更衝上一五%。相比之下,電動車業務花了五年,直至去年站穩整體營收的一二%。
「大家都以為貿聯就等同電動車,其實這個產品的增長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貿聯總經理鄧劍華接受本刊採訪時,強調貿聯的資訊與電動車業務,都是公司強大的獲利驅動力。
擴充基座這名詞聽來陌生,其實就是連接埠的集大成。連接埠的英文「port」是港口,而擴充基座英文「docking station」直譯為停泊站,各類訊號彷彿船舶,載有各類晶片的黑盒子則是轉運站,網路影音訊號全從一條USB線傳輸。
小黑盒讓筆電變 行動工作站
這是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的工作。電腦及筆電上的各類孔洞代表不同訊號標準,有最早由IBM在三十年前推出的VGA類比訊號、到了一九九九年的數位化DVI訊號、○二年融合視訊及音訊的HDMI殺出、○六年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推動的視訊標準介面DisplayPort等。光是影音輸出,就必須兼顧資訊史的洪流中,不同標準的更迭與角力。
○七年,貿聯資訊部門就開始研發製造一對一的訊號轉接器,「例如DisplayPort換成VGA、HDMI等。」貿聯副總經理蔡國仰舉例。
但隨著英特爾在一一年定義了超薄筆電「Ultrabook」,筆電的連接埠數量勢必隨著重量及體積的縮減而減少,這讓他看到了一對一轉接器以外的商機:筆電輕薄化後,有些連接埠消失,卻不代表沒有使用需求。
蔡國仰舉例,尤其企業或專業人士在工作站多半使用二十二吋以上的高單價螢幕,使用年限長,仍得透過VGA或DVI轉接,加上USB、網路線……筆電連接埠已捉襟見肘。
筆電問世不久,就有機械式的擴充基座產品,以轉接針孔與筆電底座相連。為契合筆電形狀,這類擴充基座不僅笨重,還須依各類筆電不同外形開模,成本較高,通常都由筆電代工廠一併生產。
直到USB 3.0,甚至最近USB Type-C的出現,以及晶片的進步、線材數據傳輸量提升,讓轉接的商機開始出現彈性──筆電只要外連一條USB線,就可以同時轉接不同訊號。「訊號轉接本就是貿聯強項,所以擴充基座也不是遙遠的月亮,看得到摸不著。」蔡國仰說。
當時貿聯擴充研發團隊,琢磨多時。擴充基座的眉眉角角,比轉接器更多。例如,為了一次處理多種訊號,原本在一對一影音轉接器只須簡單GPU晶片,但在一對多的擴充基座,則改用全球USB訊號解壓縮大廠DisplayLink的強力晶片,威力猶如子彈變大炮。此外,高速運算產生的散熱問題、外觀造形等等,均須納入設計考量。
研發出成品後,蔡國仰立刻拿著擴充基座的雛形到全球兩大筆電品牌廠商戴爾、惠普去簡報。簡報完,美國人第一反應是「很有趣」,他進一步問有無案子可以報價,「對方也很客氣地說,最近剛好沒有。」
企業自攜設備夯 商機搶搶滾
得到這樣的回應,蔡國仰不意外,但是他鍥而不捨,月月拿著改良版叩關,讓大廠知道,貿聯有能力開發這樣複雜度高的產品。
「大廠管理產品線要考量風險,不能貿然下單,所以才要花時間去DEMO,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鄧劍華說。戴爾和惠普都是貿聯連接線和訊號轉接器產品超過十年的老客戶,但一個新產品,貿聯硬是耗磨超過兩年才打進供應鏈,現在透過兩大廠牌,賣進消費市場,下一步,就是進駐各大企業辦公室。
「別人可能覺得超過兩年很長,但以業界標準,我很自豪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打進去了!」蔡國仰笑著說。
比起轉接器,擴充基座因為複雜度高,連帶單價也高,在戴爾官網上,一個擴充基座動輒一、兩百美元。貿聯的擴充基座營收連續兩年跳躍式成長,出貨量衝破戴爾、惠普的預期,「他們沒想到會賣這麼好!」蔡國仰說。
國際調研機構預估,由於企業界倡導員工帶筆電上班的「自攜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的風潮,擴充基座的市場規模在二○年將上看七十三億美元。「我們擴充基座的市占率還很小,」蔡國仰說:「未來在技術和銷售上,還可以期待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