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得機械專注在自動化設備多年,幾乎打進每個PCB廠房,台德混血的DNA,造就了它的成績。
掛牌價四十二元,資本額四.六二億元的迅得,規模看起來小而美,憑什麼獲得全球PCB大廠青睞?關鍵來自它的台德混血血統,擁有德國知名PCB溼製程設備廠SCHMID的「技術與工藝」,使它得以成為台灣少數能外銷至歐洲的設備廠。SCHMID是德國百年大廠,當時全球高階PCB市場中,他們的化學溼製程設備是數一數二的品牌。
SCHMID合資15年 台德血統贏得客戶信賴
迅得的德廠SCHMID血統怎麼來的?故事拉回二十三年前,迅得前身是現任總經理王年清和朋友一起創辦的「倍伸自動化」。九四年創立時鎖定收放板機產品,以訂價比市面便宜五至一○%的策略,一九九九年營收擴增至五千萬元。但他一直在尋覓成長契機。
- 收放板機:可將印刷電路板送進及送出機台,或在不同機台間傳送的設備。
同年,時任SCHMID亞洲區董事長的迅得董事長官錦堃,正替SCHMID尋找亞洲合作夥伴,找上小有名氣的倍伸,雙方以一億元合資成立迅得,SCHMID占股七成,王年清成為總座。
王年清回想,SCHMID技師當初到迅得廠房看設備,甚至開出高規格要求全部更換、購置數百萬元以上的精密檢測儀器,「以前我們是憑感覺做,但SCHMID不認可,要求很嚴謹。即使是鑽一個螺絲孔,使用什麼工具、工具使用多久,德國企業都有定義。」從組裝工法、電路系統安全測試,甚至檢測設備、生產工具等,SCHMID都有一套標準,即便成本較高,但就是這樣一絲不苟的「德國個性」,讓迅得產品能被大客戶信賴。
王年清說,當時國內很少廠商專注在自動化設備,國外設備價格又貴,在德國品牌加持下,迅得二○○四年營收成長至六.七一億元。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副總幹事洪雅芸表示,幾乎每個PCB廠房都能看到迅得產品,他們累積很多PCB廠製程、各設備如何串接的Know-How。
王年清說,迅得透過與製程設備業者合作,奠定市場定位。一四年時,他們與雷射鑽孔機廠商東台合作,出貨給台積電,終於打進半導體產業拿下大客戶,迅得一戰成名。
然而和SCHMID的合作並非一直一帆風順,一三年時迅得遭遇創辦以來最大危機:當時SCHMID投資太陽能失利,面臨龐大資金缺口,急於出售迅得股分。因此在一三年底迅得興櫃前夕,SCHMID先將六八%持股占比降至四二%,一四年計畫進一步將迅得股權全出售。「那是我最痛苦的半年。」王年清說,「當時SCHMID還欠迅得一億六千萬元貨款,要完成股權移轉、同時又要收回貨款。」
況且,過去SCHMID品牌知名度讓沒沒無名的迅得以SAA(SCHMID Automation Asia)被客戶熟知,他們原想繼續使用該品牌,但SCHMID開出約四億元台幣天價因而破局。所幸最後仍與SCHMID在少數領域上持續合作,並改名為Symtek Automation Asia,雖然是簡稱,但可算是繼續使用客戶熟悉的SAA品牌,緩解衝擊。再加上股權也順利移轉,官錦堃成為最大股東,迅得經營階層與策略夥伴也買下部分股份。整體而言,SCHMID的退出,對迅得衝擊不大。
設立智慧研發中心 強攻智慧工廠、工業四.○
然而,設備廠易受景氣循環衝擊是不爭事實,去年PCB產業不景氣導致迅得營收、獲利衰退。但展望一七年,王年清相當樂觀,「今年終端消費電子回溫,帶動PCB產業景氣,手上訂單滿載。」受惠客戶自動化需求強勁,加上公司積極開拓半導體應用,今年獲利可望挑戰新高。
為布局下一趨勢,他們一六年設立智慧製造研發中心,王年清說,過去僅是單機自動化,現在要透過在設備端識別擷取製造參數等數據,連結工廠運作介面,建構整廠智慧生產管理系統。「未來趨勢是智慧工廠,假設不發展軟體,未來連硬體都沒得做。」但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董鍾明說,台灣電路板產業平均毛利率約一三至一五%,廠商要進行自動化產線投資是很大負擔,投入與產出的效益評估也很難具體衡量。
無論如何,王年清強調,下個要耕耘的田就是「工業四.○」,他已播下種子,等待發芽。未來能否長出甜美果實,插足智慧工廠市場,又是一個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