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種話題十足的新科技,投資人該如何聰明抓住真正具有「漲相」的趨勢?
投資名家黑傑克認為,要從股票賺到科技趨勢財,先須分辨「賺錢科技」與「燒錢科技」。
找什麼樣的高科技?有位創投的前輩說過一個項目:火箭燃料隔膜。它很薄,一邊是零下兩百多度的液態氫、液態氧,另一邊是工作溫度高達三千度的燃燒室,絕對高科技。但是能投嗎?真做出來,誰買?畢竟我們是有成本的投資者,不是國家養的科研人員,若不能商業化運轉,沒有獲利前景的項目,技術再怎麼厲害,還是要拒絕的。
投資者與經營者都很容易踩到高科技的陷阱,畢竟新技術是業績高成長的動力之一,而且第一個吃螃蟹賺大錢的故事最激勵人心,才能夠吸引資源前仆後繼不斷投入。務實來講,雖然從家數、獲利、市值這些指標來看,科技業都是台灣股市最大、也是成長最快的族群,但是我們產業的強項不在突破前沿的高科技,而是改善型的技術。
改善能源效率 台商可趁勢崛起
我們要找的高科技,是以「投資可行性」為篩選標準,而非諾貝爾獎評審標準。從這個標準,觀察名單就還是物聯網、大數據、AR╱VR、機器人等等這些熟面孔。
能源是個大議題,人類逃不開能源的限制,但新能源這東西對投資人來講,其實就是前述的燃料室分隔膜,少碰為妙。甚至就技術層面,也不是新技術,風電、潮汐、地熱、核融合,都是中學時在科學月刊上就讀過的玩意,幾十年過去了,還是處於很有潛力的燒錢階段,實用化的時間還早得很,我們就別跟自己的新台幣開玩笑。
雖台灣在生產能源沒競爭力,但在儲存這塊卻有機會。拋開那些唬人的術語,白話文說,發電是別家大人的遊戲,台灣小可以搞電池、電容。
行動化是趨勢,我們祖先花了十萬年從東非走到南美洲,現在沒那麼辛苦,有飛機、汽車、郵輪,而且在行動過程中還要有娛樂,不管那個形式,都需要行動電源。在既有基礎上,不斷提高CP值,這正好是我們的強項,可能有台積電等級的公司出現。
雲端數據帶旺 周邊硬體商機夯
第二個趨勢是大數據。所有新發展,都需要運算,網路是如此,機器人、物聯網也是如此。切記,各式各樣的雲會越來越多,但是經營這塊不是我們的菜,投資還是從硬體上找機會。這條產業鏈台灣著墨甚久,大大小小公司一大批。也因為如此,這跟能源儲存就有本質上的差別。電池業高成長股的比例會比較高,大數據的公司,由高成長轉成配息股的比例高。
AR╱VR近年也很夯,有題材但不是趨勢,大概與前兩年的三D列印相似。它有個基本問題待解決,用久了頭會暈,嚴重度因人而異。既然有潛在傷害的危機,就不可能像耳機般成為標準配備。此外,還有運算與持續力的問題。所以是好玩的東西,非實用設備。簡單說,遊樂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肯定沒有百貨公司、便利商店普及。這題材市場多大,大家自問多久去一次遊樂園就可以估出來。
物聯網是大生意,張忠謀一四年就說過這是美麗新世界,很有道理,值得再把當時的發言找出來回味。
把VR跟物聯網放一起比,其實是要比較題材跟趨勢的差異。題材是當下很熱,就沒有然後了;趨勢是過段時間,還覺得很有指導性。追逐題材有熱門股,趨勢股才會漲勢綿延不絕。
機器人還沒成熟,鴻海跟特斯拉的無人工廠本質上是自動化生產的極度延伸,除了精密機械之外,還是前述物聯網與大數據的系統性成果。夏普的那隻,二、三十年前在卡耐基、美崙這種研發型大學校園裡就已經趴趴走。已經累積上萬開刀實績的達文西,貌似神奇但也是這樣兜出來的。這裡面還有許多可能性,台灣CP概念還派不上用場。
除了台積電,沒提到個股。不是小氣不願分享,而是大多是小型股,屬於日成交量不滿百的殭屍股。期待股市也有「屍速列車」的狂飆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