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余國良神救援 中美冠科變全球最大藥效評估廠 一家瀕倒公司 如何三年後賺近億元

余國良神救援  中美冠科變全球最大藥效評估廠 一家瀕倒公司  如何三年後賺近億元
余國良改造中美冠科體質,成世界最大藥效評估廠。

吳靜芳

傳產

攝影/劉咸昌

1035期

2016-10-20 17:13

研發新藥動輒十年起跳,耗時又燒錢,而這曾經幾乎拖垮專做藥效評估的中美冠科。
直到新董座余國良出現,把他人眼中的「蹚渾水」事業,做出虧轉盈的成績。

十月十三日,中美冠科生物技術公司執行董事長余國良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新拓的辦公室,舉辦一場非正式的股東茶敘,言談間盡是得意。因中美冠科已在九月二十九日通過上櫃審議,預計今年十二月掛牌。

比起余國良在矽谷創立的抗體研發公司宜佰康(Epitomics),中美冠科在台的掛牌路還算順遂。宜佰康原訂一二年在台上櫃,但那年三月,宜佰康最大競爭對手、世界基礎研究抗體供應龍頭Abcam開價一.七億美元購併,差五天要在櫃買中心敲鑼,上櫃案戛然而止。

「那時台股不好,六千點而已,Abcam給我們的估價是台灣的兩倍。」余國良言談間已褪去科學家氣息,企業家性格盡顯。他師從二○○九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是中國「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專案」(CUSBEA)在一九八四年送去美國的公派留學生之一,先留在矽谷拚搏,後成為中國「海歸派」(指從海外留學歸國)生醫創業代表之一。

宜佰康賣給Abcam後,他回浙江杭州老家陪母親,本想過清閒的生活。但這時,同為海歸派的同鄉、美國華人創投「橡子園基金」合夥人朱偉人登門拜訪,希望余國良出任中國海外學人創立的委託研究(CRO)公司中美冠科董事長,四顧茅廬之下,余國良終於答應。

 

開藥方 一上任就下刀 裁新藥業務


那時的中美冠科雖發展人源性異種移植模型(PDX,將病人體內的腫瘤組織移植到動物體內實驗),在新藥臨床前藥效評估業務頗有成績,但公司還額外投入小分子新藥研發。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耗時十年起跳,耗資平均八億美元以上,如此沉重的新藥夢拖垮了中美冠科,每年幾乎虧損千萬美元。朱偉人請出余國良,為的是救火。

「當時人人都說這家公司要死了,可是我認為他們的科學家素質是最棒的。」余國良回憶,曾有前輩勸他別蹚渾水,一旦加入中美冠科,成功的創業紀錄可能「晚節不保」。余國良說,「但我想挑戰一下自己,我從沒做過turnaround(企業重建)。」

中國商界有句俗諺說:「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場。」余國良從市場端重新審視中美冠科,二○一三年上任後,他很快地找出「病因」,並且開出「藥方」,就是讓業務聚焦。第一件事是逐步裁編新藥業務;第二件事,就是提升中美冠科的「藥效評估業務」在新藥開發界的影響力,「要做就做世界最大,幫全球藥廠評估藥效。」

台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嘉銘指出,人源性腫瘤動物模型是重要的精準醫療研究平台,由於各個人種、族群對藥物反應不一,各大藥廠皆需使用此一動物模型研究藥物基因體學。

 

引活水 靠三度購併 鞏固業界第一


但模型庫建置困難,要產生經濟規模,又必須擴大模型庫的數量及差異程度。他並強調,除常見的好發腫瘤,罕見疾病與少見腫瘤的模型庫建置會是此產業的主要戰場。

要擴大不同人種的模型庫,購併最快,中美冠科必須準備足夠銀彈。余國良憑多年在矽谷闖蕩出的人脈網絡,為中美冠科融資兩千六百萬美元,當年的宜佰康台灣股東,也看在他的面子上出資。

一三年及一五年,中美冠科先後買下英國委託研究公司PRECOS和美國Molecular Response人源化腫瘤動物模型部門。

後者尤其讓他得意,Molecular Response原先是中美冠科競爭對手,擁有全球最大的白人模型庫,頗受大藥廠青睞。中美冠科以新台幣五億元高價收購,旗下模型庫翻倍,成為業界龍頭。「老大買了老二,老三、老四就不用玩了。」余國良笑說。目前全球十大藥廠幾乎都曾與中美冠科合作。

一六年,中美冠科接續購併全球唯一擁有基改實驗鼠糖尿病模型的美國PreClinOmics。余國良解釋,中美冠科擁有超過四百隻自然糖尿病猴子,是最接近人類的糖尿病動物模型,和全球知名藥廠合作多年。但使用猴子模型的藥效評估昂貴,需要另拓較為廉價的模型庫,因而購併PreClinOmics。

「國良加入領導後,才讓中美冠科的新藥研發技術平台發揚光大。」中美冠科獨立董事、台灣製藥界教母馬海怡評論,余國良能夠精準地抓住產業的正確大方向,在易淪於削價競爭的委託研究產業,透過獨有的關鍵技術平台,加速藥廠的新藥研發進度並降低開發費用。

馬海怡指出,中美冠科的子公司遍布美國、歐洲以及中國,是台灣新藥開發產業的重要價值鏈,可助益台灣公司申請國際藥證、開發全球市場並吸引本地及外資投入。

 

虧轉盈 毛利率飆五成 年收增30%


三度購併使得中美冠科成功由虧轉盈。一三年及一四年各虧損了三.七億、二.八億元,一五年稅後淨利則逼近億元。而一般臨床委託研究公司毛利率平均二成到三成,中美冠科一四至一六上半年毛利率均維持超過五成。

余國良指出,藥效評估本業結構健康,但營收成長率要再大幅增長,仍然需要兩到三年。

法人則認為,台股少有像中美冠科一樣主打美國及中國市場的臨床委託研究公司。不過,委託研究市場雖會穩定成長,但除非開發出新平台,否則未來成長恐相對緩慢,中美冠科仍須注意美國市場競爭者的進展。

至於未來計畫,余國良強調,中美冠科側重技術平台,一旦平台基礎穩固,可再延伸業務。目前中美冠科旗下已有五個可延伸的業務領域,未來規畫引進外部資源創設合資公司。

他舉例,中美冠科手中有一項從美國藥廠買下的腫瘤新藥開發權利,此案雖在臨床三期失敗,但有豐富數據,「我想找台灣業者合作,做一個實例證明給大家看,中美冠科可以在台灣把一個失敗的藥救活。」

好奇問他,一個中國的「海歸派」為什麼連續兩次選擇將公司來台掛牌,還一心一意要在台灣拓展業務?余國良笑答,自己有「台灣情結」,直呼在中國、美國及歐洲都沒有台灣的互信基礎,「但台灣生技產業需要大家聯手,並且要專注發展,才會成功。」

 

中美冠科參加今年於紐奧良舉辦的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展會。(圖/中美冠科提供)

 

余國良
出生:1962年
現職:中美冠科執行董事長
經歷:美國人類基因體科學公司資深科學家、孟德爾生物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化學系學士

中美冠科
成 立:2006年(台灣中美冠科於2013年成立)
資本額:13.1億元
員工數:452人
合併營收:

(億元) 稅後淨利(億元) EPS(元)
2014年 10.9 -2.8 -12.55
2015年 15.1 0.99 0.9
2016上半年 8.3 0.12 0.09

文章限「訂戶專屬登入」閱讀,非訂戶會員需升級為訂戶
原官網會員請改用e-mail 做登入帳號,尚無今周刊帳號嗎? 立刻加入
延伸閱讀
重啟罕病新藥臨床試驗,安成生技如何靠「事後分析」敗部復活?
重啟罕病新藥臨床試驗,安成生技如何靠「事後分析」敗部復活?

2024-01-19

藥廠轉型 大膽賣資產  換回一億投入新藥研發          國邑老藥新用  攻進孤兒藥藍海
藥廠轉型 大膽賣資產 換回一億投入新藥研發 國邑老藥新用 攻進孤兒藥藍海

2023-05-10

新藥研發驅動生技股市值飆升!下一波新藥上市商機 泰福、藥華藥、台康生如何布局?
新藥研發驅動生技股市值飆升!下一波新藥上市商機 泰福、藥華藥、台康生如何布局?

2021-08-16

新藥焦點〉合一之後,下一波潛力新星爭出頭 進入上市最終階段 三藥廠競拚藥證攻海外
新藥焦點〉合一之後,下一波潛力新星爭出頭 進入上市最終階段 三藥廠競拚藥證攻海外

2021-07-28

靠一顆藥股價大漲30倍 路孔明:合一新藥研發以「這家公司」當學習模範
靠一顆藥股價大漲30倍 路孔明:合一新藥研發以「這家公司」當學習模範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