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與矽品交易案終於塵埃落定,然而面對國際半導體業的劇烈整併,新控股公司未來仍將面臨三大關卡,挑戰並不輕鬆。
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購併案層出不窮;統計去年全球半導體業的購併金額,累計高達一二五○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前五年總和的兩倍。多家重量級企業出手:包括安華高( Avago)以三七○億美元,購併博通(Broadcom)、威騰(WD)以一九○億美元收購新帝(SanDisk)、英特爾(Intel)以一六七億美元併入拓朗半導體(Altera)等。
整併強化體質 預防未來景氣趨緩
整併強化體質 預防未來景氣趨緩
除了天價購併頻傳,許多產業模範生如英特爾、高通、微軟先後大裁員,而且動輒裁減萬人以上,也讓產業前景蒙上陰影。這些在全球競爭力皆為頂尖的優質企業,不約而同積極整併、瘦身,不無預先強化體質、防範未來景氣趨緩的意味。
尤其封裝測試領域,戰況更是硝煙濃厚。全球市占率第四的江蘇長電科技(下稱長電),先是在去年第三季完成合併世界第五大廠星科金朋,今年市占率將上看一○.六%;而世界第二大廠艾克爾(AMKOR)去年也出手購併日本業者J-Device,市占率挑戰一四.六%。
如果把整併後市占率達二九%的新日月光放在一起看,封測巨頭連三併,創造出有史以來,前三大廠合計市占率首次超過五成的新局面。這意味著新三強:新日月光、艾克爾與長電,已進入一輪更激烈的廝殺。
但除了日月光,其他台灣業者多顯得「老神在在」,態度不動如山,僅有宏達電、晶電、華映等少數企業的零星動作,連裁員都不曾聽及;產業發展一日千里,企業積極尋求合作、結盟時,就好像屋外世界風狂雨急,台灣老闆們卻關在屋內,蹺起安逸的二郎腿,想要等待壞天氣過去。
日月光獨立董事、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直言,台灣企業抗拒合併,市場又普遍「同情弱者」,小規模公司數量太多的結果,是每家都在國際競爭面臨困難,除了台積電,鮮少公司有一錘定音的能耐、競爭力。從矽谷出發,在全球各地從事創投四十餘年的他感慨道:「購併可增加競爭力,大公司有能力做更多研發,我不懂為何台灣不了解這個道理?」
▲點擊圖片放大
新日月光 體質、競爭力均有提升
例如,日月光與矽品最後以合意購併收場,無論調整體質、提升競爭力,都算是繳出成績單;向來股本龐大的日月光,因新控股公司資本額降至約三九六億元,等於透過這樁交易減資一半,稅後EPS(每股純益)也將增至上看七元,在不考量配息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上看六十四元。
然而新日月光成局後,未來仍有一定挑戰,眼前至少就有三道關卡。
首先,日月光與矽品各自經營,但同隸屬新控股公司旗下,這種結構能否通過各國的反托辣斯法審查?這是最「硬」,也是最難估算的考驗。
第一道關卡:官方審查作梗
面對這種質疑,日月光方面均以「兩家公司全球市占率合起來只有一五%,因此不會有反托辣斯問題」回應。然而這個計算方式,本身就是爭端所在。根據Gartner數據,IDM廠大概占了全球四九%的市占,因此日月光宣稱的一五%市占率,是把IDM(整合元件製造)廠自行封裝的業務,與全體封測廠合併計算而來;若專門計算專業封測廠市占率,今年日月光與矽品分別占全球一八.六%、一○.五%,共計接近三成左右,仍有遭受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反壟斷調查基於各國自身考量,是否被擋,難以判斷。一位專精各國反托辣斯法的律師指出,此案一成,將造就出難以挑戰的封測業巨人,各國基於保護本國企業立場,還是會仔細研究,也不排除審查時提出異議,例如是否形成對本國企業的不公平競爭,或是有限制條款才放行。
譬如聯發科併晨星,被中國商務部延長審查期限兩次,又經過公司主動撤案,最後,中國商務部提出的同意條件有五大項,包括:晨星雖下市,但仍須繼續獨立經營,而非消滅公司;聯發科雖是主要股東,但除了參與分紅、委任董事及獲得財報資料,不得交換任何業務訊息,也不得影響晨星的獨立性。
此外,未經批准,聯發科與晨星不可有業務合作,若要購併任何LCD電視晶片業者,須得到中國商務部批准。這種種限制條件執行,時間長達三年,直到今年八月底才將屆滿,堪稱是「以最嚴苛的要求,有條件過關」。
第二道關卡:人才可能流失
若通過各國審查,第二道關卡是人才問題。儘管未來日月光、矽品將下市,由新日月光以控股公司單獨掛牌,但事實上,此一控股模式,與其他產業控股架構,內涵上有所不同。就以購併連連的大聯大控股為例,兩者即有明顯的不同。
大聯大的方式,是讓被併公司股權,都換成控股公司股票,大聯大先後併入的世平、品佳、友尚等公司,原創辦人黃偉祥、陳國源、曾國棟等手上都有大聯大持股,是憑藉著本身股權成為董事,彼此各有相當實力。
相形之下,此次矽品股東以每股五十五元賣給新日月光,換得現金後全數退場,包括林文伯、蔡祺文等經營團隊,也一樣是拿現金出場;未來在掛牌公司內,原矽品團隊將全無持股,換言之,形式上變成純「打工」的專業經理人。即使張虔生已邀請林與蔡擔任控股公司董事,但要有一定比率的持股,也得從頭買起。
對照交易定案前,矽品所有處級以上主管聯名刊登廣告,強烈宣示要與矽品共進退的決心,這種全由日月光掌控的控股模式能否順利留才,還得再仔細觀察。據了解,目前林文伯與張虔生的默契,是將保留矽品納入控股公司後的獨立性,未來子公司經營團隊維持不變,董事會尊重林文伯的任命、主導權。
第三道關卡:轉單危機
然而,未來新日月光能否讓雙方團隊獨立運作,不但影響公平會評估,也關乎人才去留,更關乎客戶訂單的流向,這也是本次世紀購併案的第三道關卡。
無論對日月光或是矽品的客戶來說,此次雙方合組控股公司,勢必影響訂單流向。先前,在日月光發起公開收購矽品時,林文伯就曾說過,兩家公司有不少客戶重疊,若落實合併,一定會有訂單流失,最可能的去處,自然是艾克爾或長電。
對追兵而言,自然盯著重疊的客戶見縫插針,設法分食訂單,如此一來,新日月光業績能否保有過去優勢,不無疑慮;若日月光一方人馬,在新控股公司下全面主導訂單談判與定價權,客戶流失風險便依然存在。
搶先日月光一步、去年已各自完成整併案的艾克爾及長電,目前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見縫插針,趁日月光與矽品的新控股架構落實前,盡可能爭取客戶下單。
以本益比高達九十七倍的長電為例,去年購併星科金朋後,引進中芯國際、中國官方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為股東,各持有長電約一四%、一○%股權,儼然成為半導體紅色供應鏈旗艦。由於購併進來的星科金朋,今年將開出系統級封裝(SiP)產能,中資券商普遍看好,長電將有機會逐步進逼、挑戰新日月光的龍頭地位。
更大的挑戰是,目前已有風聲傳出,中國官方考慮金援上百億元人民幣,鼓勵本國企業購併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艾克爾。如果此一交易成真,二、三名聯手,第一名的新日月光如何與擁有主場優勢的長電競逐,難度將更高,這也是一路擴張的張虔生,下一個考驗與難題。
封測廠資本支出大,整併可望提升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