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荷蘭阿姆斯特丹將這項任務,變成一個公開資訊合作平台,讓政府、企業、組織、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提案、參與。不論是智能路燈還是共享停車平台,各種想法都可能被實現。
智慧城市計畫 開跑! 吸引思科、IBM等大廠參與
這個平台一方面可以幫助居民更清楚自己周遭環境的變化,提高環保意識,同時這項計畫也希望能夠藉由各種數據的蒐集和分析,觀察出環境氣候的變化軌跡,並期待這些資訊能夠帶動更多創新服務。
其實這個在去年三月啟動的智慧市民感測裝置(Smart Citizen Kit,簡稱SCK)只是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的一小部分。自二○○九年提出「智慧城市計畫」(Amsterdam Smart City,ASC)以來,結合了政府、企業、專家機構和七十八萬市民之力,已經有超過七十五項智慧城市計畫在阿姆斯特丹啟動,而包括思科、三菱、華為、飛利浦、IBM、IKEA等知名國際企業在內,已經吸引超過一百家機構參與。
這個感測裝置只有手掌一般大小,卻可以監測空汙、光照、噪音等多種環境數據。(圖/FAB LAB提供)
新點子、新服務 啟動! 聰明路燈 會依車流自動調整亮度
從最基礎的網路光纖到府、免費公共Wi-Fi、智慧電網,到能夠因應天候變化自動調整亮度,甚至透過顏色變化控制車流與人流的路燈……,阿姆斯特丹就像是一個大型生活實驗室,源源不斷的新點子、新產品和新服務都在這裡誕生。
如在緊急救助方面,救護車一般接到訊息後,被要求必須在十五分鐘內抵達現場,但實際上常見的狀況可能是:救護車被卡在車陣之中,動彈不得。而這時救護車如果能和數位道路管理局即時連線,就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建立的可能情境,即時做出因應措施,如協助救護車找出最快路徑,或藉由部分道路的暫時封閉等方式,讓救護車即使在尖峰時刻也能及時抵達事故現場。
又或者,在這個城市實驗室的眾多計畫之中,也可能看到讓自己生活更聰明的方法。
對很多開車族來說,在市區可能平均至少花費二十到三十分鐘,才能找到停車位,不僅浪費時間,也製造更多廢氣汙染。當然,在阿姆斯特丹也免不了有類似問題,因此出現了聰明停車計畫:Mobypark。
Mobypark是一個共用平台,不論是私人車位、公眾車位,或飯店、醫院停車場等,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分享空閒的停車位。有需求的人只要透過網站或App,就能快速知道哪裡還有可供停車的地點,甚至可以直接在線上預約。
政府點火 民間給力 想安裝感測器的家戶數愈來愈多
協助打造過大大小小智慧城市專案、IBM台灣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張志偉直言,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要打造智慧城市,很多時候遭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隱私」。
舉例來說,如果想要打造車聯網的環境,就必得在每輛車上安裝感測器,隨時將位置訊號傳送到雲端,但這就可能會引發「自己的行蹤是不是被別人給掌握」的擔憂。
而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有源源不絕的智慧城市計畫啟動,關鍵之一就在於ASC這個平台上的專案,大多都是來自民間,是由下而上的發想,而不是政府單方面由上而下的推動。可以說,這個城市的樣貌,其實更多是讓居民自己決定。
畢竟,政府雖然有專家、有資源,但任何計畫再完美、技術再先進,如果缺少當地居民的認同與參與,最終恐怕也只會淪為空談;再者,也唯有在當地生活的市民共同投入,找出真正的問題,才能幫助城市真的變得更加智慧。
借鏡國外 打造台灣專屬的智慧城市方案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