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搶先插旗》從保險、服飾到汽車業都動起來 傳統產業跑最前面 老店搭物聯網潮再創新!

搶先插旗》從保險、服飾到汽車業都動起來  傳統產業跑最前面    老店搭物聯網潮再創新!
就是這顆小小的感應器,改變了車險業的商業模式,車險公司可以替駕駛人的習慣打分數,改寫保費制定規則。

林宏達

科技線上

Progressive提供

978期

2015-09-17 17:45

一顆感應器 車險公司打敗龍頭
「我們正站在另一場工業革命的起點。」

今年五月,保險公司AIG在義大利米蘭世界博覽會上發表的物聯網報告裡,第一句話如此形容物聯網帶來的影響。報告結論中指出,物聯網讓保險公司有機會,「透過感應器蒐集到的資訊,主動降低客戶的風險。」


AIG為什麼要關心物聯網?這是因為,在美國已經出現用物聯網技術,超越對手的汽車保險公司。


這家公司叫進步保險公司(Progressive),根據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NAIC)的資料顯示,這家公司在二○○○年時,市占率僅四.七%,是美國第五大汽車保險公司;到了一四年,市占率增加到八.七%,是第四大車險公司。但這家公司的理賠成本,比前三大車險公司低,淨利率比龍頭還高。過去五年,它的股價一路上揚,從十七.一六美元,漲到三十一.二八美元。


這家公司用物聯網概念,推出新型汽車保險,只要在你的車上安裝一個感應器,把你開車的速度、里程數等資料,上傳到雲端,汽車保險就可以按照你開車的里程計費;甚至,按照你開車的習慣是否良好計費。

 

以前,年輕人得比老人多付保費 現在,依你開車習慣計費


這個概念,打破車險行業傳統的計費模式。過去,車險費率是按照性別、年齡等資訊推算出來的;二十歲的年輕男生,被認為愛開快車,就必須付比五十歲媽媽更高的保費。


進步保險公司則認為,如果二十歲的年輕男生,能證明自己駕駛習慣安全,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不高,車險公司就應該用更便宜的價錢,賣車險給他,最多可以比一般價格低三成。


今年六月,《紐約時報》就採訪一名住在美國田納西州、今年二十三歲的格蘭特,並觀察這種保險究竟怎麼運作。


格蘭特開一台一九九八年的老喜美,他開車時,如果不小心重踩煞車,保險公司裝在車上的裝置就會嗶嗶大叫,這些資訊將傳回保險公司。格蘭特收到的警告次數越多,代表保險公司認為他越有可能成為危險駕駛,並調高他的保險。格蘭特在一個月內,接到保險公司警告十一次,由於未超過警告次數的上限,他仍然享有百分之五的保費優惠。當然,如果他都正常駕駛,沒有被警告的狀況發生,保費將更便宜。


這個服務開始推出時,進步保險公司招攬客戶的方法,就是保證只要客戶願意把裝置裝在車上,讓保險公司了解他的駕車習慣,保費只會更低,不會更高。但從去年開始,進步保險公司改變策略,在密蘇里州,只要保險公司發現駕駛人經常危險駕駛,駕駛的保險就會比一般人高出百分之十。

 

以前,它是排名第五的保險公司 現在市占第一,郭台銘都想學


物聯網結合汽車保險,能讓保險公司更仔細地分析使用者行為。例如,加裝GPS之後,保險公司就能知道駕駛人是不是經常超速;也能在車輛遺失時,主動追查車輛下落,降低被詐保的風險;或是在車輛出事的時候,第一時間掌握汽車位置。


這種新計費方式,讓進步保險公司開創了藍海市場,這家公司能找到安全的駕駛人,用更好的費率吸引他們上門。《紐約時報》報導,這種按行為計費的保險,去年替進步保險公司帶進二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四九億元)保費,是這領域裡的龍頭。


物聯網結合保險的新商業模式,在美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一家名叫Metromile的保險公司,也提供按里程數計費的車險服務:付基本費之後,最低只要付每英里○.○六美元的費用,就能得到保障。


郭台銘投資的創星物聯公司,也想做這個生意。他們設計的車用裝置,結合雲端平台,可以蒐集駕駛行為、行車影像,或零組件的狀況資訊,要變成跨車種的雲端平台。創星物聯公關張美玲表示,他們有計畫要推出按使用者行為計費的車險。


這股風潮還吹到壽險業。今年五月,美國的John Hancock保險公司推出新型保險,每位用戶投保後,都會收到一個免費的Fitbit計步手環,保險公司會定期按照保戶的狀況,定下運動目標,只要達到目標,保戶就能得到最多百分之十五的保費減免。


在物聯網時代,你的保險公司會比你自己還清楚你身邊的風險,甚至幫你控制風險,提醒你運動,這將是未來影響保險產業的新趨勢。

 

物聯網

▲點擊圖片放大

 

Progressive
2014年營收:193億美元
2014年淨利:12.8億美元
主要業務:汽車保險

 

讓產品「說話」 百年企業通用獲利增10%


一八九六年,道瓊工業指數設立的第一天,通用電氣公司(GE)是十二家掛牌公司之一;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愛迪生一八八九年創辦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那時,工業部門才是這家公司的「大哥」。


但是二○○三年,工業部門的地位,幾乎被「小老弟」金融部門給取代。那一年,通用每賺一百美元,就有五十六美元是金融事業部賺的。


今年,通用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rey R.Immelt)卻說:「今年要賣掉一千億美元金融資產」,目標是,二○一六年時金融部門的比率,要縮小到二五%;工業部門的營收,要增加到七五%。意思是,做火車頭、引擎的「大哥」,要重新擔起帶領公司成長的責任。


過去四年,通用的工業部門,不靠購併,但營收和獲利卻能連續成長。以一四年為例,工業部門獲利一七八億元,增加一○%,同期金融部門獲利下跌一二%,關鍵就在物聯網。

 

以前,只能靠儀表偵測飛行狀況 現在,每秒檢查五千個數值


站在桃園機場,你就能看到原因。長榮航空公關李羽婷表示,所有長榮航班用的每一顆通用引擎,都有物聯網感應器。一顆飛機引擎,重量九萬磅,點燃時,溫度高達攝氏一六○○度,通用在這一顆引擎裡,裝了三千顆感應器,就像你跑步時戴上心律帶,偵測心跳狀況;這三千顆感應器,能把引擎的健康狀況傳回雲端。


以前,機上只有三十個儀表,偵測飛行狀況;現在,物聯網系統會隨時檢查五千個數值,每秒檢查一次飛機狀況。以前,飛機完成一次任務,只會累積一K的電腦資料;現在,每個航程都會累積五○○ GB的資料。


有了物聯網蒐集的大量資料,通用不只能賣引擎和金融服務給航空公司,還可以賣大數據分析服務,像通用重新分析航空公司的資料後發現,飛機起飛前,在跑道滑行時,只需要開動一個引擎,就能省下六十公斤的油料。


讓引擎連上網路,對手勞斯萊斯也做得到,但更難的是,讓物聯網結合大數據,預測飛機何時會壞。


像長榮航空,可以從裝在引擎傳動箱裡的感應器,預先發現傳動軸出現異常磨損,在傳動軸停擺之前,就拆下更換,長榮就能降低引擎突然故障的機率,把航班延誤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用在中國市場還發展出新的預測技術,用空氣汙染大數據,預測飛機引擎何時損壞。他們發現,經常飛越空氣重度汙染區域的飛機更快損壞。航空公司因此用空氣品質大數據,做安排機隊出勤的參考,避免同一架飛機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汙染的地區,導致葉片加速損壞,降低大修頻率。


這改變了航空業的競爭規則,「航空業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維修備料。」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盧志浩分析,如果能預知飛機引擎什麼狀況下會損壞,就能建議客戶調整運作方式,避免經常花大錢維修。

 

以前,花最多錢維修備料 現在,一年多賺50億美元


利用物聯網,通用把軟體和分析服務,變成最值錢的競爭力。一三年時,通用只累積了一萬五千個航班的資料;一四年,通用累積的航班資料,大增為三四○萬個,資料越多,預測越準確。


通用的航空部門去年營收增加百分之九,獲利增加百分之十四,一年多賺五十億美元,對手勞斯萊斯航空部門的獲利,卻幾乎腰斬。通用在物聯網技術和分析能力,是甩開對手的關鍵原因。
 

通用電氣

通用認為,在飛機引擎裡裝上感應器,再結合大數據分析,將能打造「不會突然損壞」的引擎。

(圖/達志)

 

通用電氣

▲點擊圖片放大

 

一片標籤 讓永豐餘子公司獲利跳增3倍


服飾大廠ZARA、優衣庫等競相投資物聯網技術,獲益最多的台灣廠商之一,就是永豐餘旗下的永道無線射頻標籤公司。


一二年,永道的淨利只有五千四百萬元,去年,獲利卻成長為二億一千四百萬元,三年之間,獲利增加三倍。

 

如果把ZARA別在衣服上的無線射頻標籤(RFID)當成身分證,永道的工作,就是負責替這些衣服生產身分證。永奕科技副總經理高國峰觀察,永道獲利大幅增加,原因之一,就是服飾業者開始大量下單,光是日本品牌,去年就出現一家公司採購二億七千萬個無線標籤的大訂單。《華爾街日報》報導,ZARA的母公司,一年就買進五億個無線標籤。


就像捕魚的人等到魚群,永豐餘的多年投資,開始回收。永豐餘剛開始投資時,一片用在衣服上的小標籤,就要一美元(約合台幣三十二元),單價低的產品用這種技術,根本不划算。


高國峰分析,近幾年,無線標籤價格開始下滑,從三十二元新台幣下滑到三元新台幣,價格降到合理區間,大單終於出現。


永道的案例,見證物聯網時代,硬體結合雲端,能創造出新的商機。


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出租的部分電動車,就用RFID代替門鎖,你開車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能自動收費的關鍵,就是貼在你車燈上的RFID。

 

以前,追蹤費時費工 現在,小標籤變產品身分證


「每一個RFID裡面,都有一個唯一的認證號碼。」高國峰說。以前,這種技術,主要用來防盜;現在,中國雲南的普洱茶廠、英國的威士忌酒廠,拿這種技術來防偽,提高產品價值,甚至掌握市場狀況。


一塊普洱茶餅結合物聯網,能變出許多新服務。


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祕書長許怡先分析,就像紅酒有酒標,普洱茶餅裡,現在也用RFID作為「茶標」。這一片小小的晶片,除了防偽,還能知道這塊茶餅由哪家茶廠製造、哪個製茶師完成、茶餅保存的溫溼度條件、何時轉手等資訊,都一覽無遺。甚至,如果普洱茶餅被盜,雲端系統還會註記,這片普洱茶是遺失的贓品。從普洱茶製造完成到被打開喝掉的過程,都會被記錄在雲端上。


透過RFID,雲端系統還能知道產品分布在全世界哪個角落,「是日本多,還是東南亞多,一清二楚。」高國峰說。茶餅也能化身為卡片,許怡先說,如果你在女兒出生那一年,買下一片茶餅,在雲端上註記這是留給女兒出嫁時的「女兒茶」,同樣一塊茶餅,多了一個有溫度的故事。


過去,RFID只是管理物品的小技術。高國峰說,「現在物聯網的趨勢,是轉向研究人的行為。」服飾業者投資物聯網技術,除了管理庫存,更有價值的是了解顧客的消費行為。例如:只要消費者拿起衣服,就會有感應,最後是否有結帳買單,也都一清二楚,可作為行銷、管理產品的重要依據。


「現在全球有三十八億個RFID,有十億個是永道做的。」高國峰說,永道是台灣少數大型的感測器製造廠,今年新廠落成,產能還會增加一倍。搭上物聯網列車,永道的獲利今年有機會挑戰再翻倍。

 

RFID

這一片RFID,讓服飾店能讀懂你每一次瀏覽商品的行為,並知道哪款衣服更好賣。

(攝影/陳永錚)

 

RFID

▲點擊圖片放大

 

雲端監控生產線 紡織廠年省2千萬


提到宏遠興業,計程車司機連地址都沒問,就上路了,「每天都有很多業務來這拜訪。」司機說,「台南市一貫化作業的紡織廠,就只剩這間了。」


物聯網能替紡織廠增加什麼價值?


宏遠興業智慧宏遠推動辦公室經理趙山貴分析,若高度自動化的工廠算「工業三.○」,那麼進到工業三.五後,只要改變一個生產條件,如生產的布種,生產線上的所有機器,就會彼此互相「溝通」,調整到最佳的生產模式。如果進入工業四.○之後,整個工廠就能根據未來市場狀況,預測需求,自動找出最佳生產方式。


到這個階段,工廠的運作就會像操作一台烤箱這麼自動,你只要告訴烤箱,你要烤的是Pizza,烤箱就會用適合的方法加熱食物。


進入工業四.○之後,工廠也是如此,只要輸入你要加工的產品,雲端系統就會命令每台機器,用最適合的方式生產。


宏遠現在把生產線上的機器分批加入感應器,連上中控電腦。先從改進每一個單位的效能開始。


第一波的成績單是:以染整機為例,染布最重要的是控制溫度,宏遠就在機器內加入溫控感應器,工人只要把布倒入機器內,染整程序就自動完成。「我們的重修損失,減少了一半。」宏遠興業副總經理高錦雀說,這一關的改善,「一個月可以省下二百萬元的成本」,換算下來,一年就是二千多萬元。

 

以前,加工進度、良率不透明 現在,手拿平板搞定生產線


紡織廠因為物聯網,也能發展出新服務。高錦雀說,物聯網投資完成後,VIP客戶只要拿平板電腦,就能即時監看自己的產品,在每台機器上加工的進度、良率等,就像看自己的工廠一樣。生產線的資訊變透明,更容易和供應商整合,以前,這是只有晶圓廠才能提供的服務。


問他們為什麼現在要投資物聯網,高錦雀說。他們不想一直往更便宜工資的地方移動,而是把工廠留在台灣,從產品的差異化下手,提高競爭力。


宏遠生產運動用的機能布,是非常競爭的領域,「中國廠商做的機能布,一碼平均一美元。」高錦雀說,「我們平均一碼賣二到三美元,以後要賣四到五美元。」產品貴,產業競爭激烈,宏遠在技術投資上,就得跑在最前面。

 

物聯網

一塊布,製造誤差必須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宏遠從染料秤重開始,全由機器自動控制。

(攝影/林育緯)

 

物聯網

▲點擊圖片放大

 

宏遠興業
2014年營收:81億元
2014年淨利:3.7億元
主要產品:機能布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榎本博明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

 

延伸閱讀
台灣大未來》從宇宙量測到居家保全,都需要AI!童子賢:物聯網是最強助攻
台灣大未來》從宇宙量測到居家保全,都需要AI!童子賢:物聯網是最強助攻

2023-06-28

5G、AI、物聯網助攻 中興保全:智慧服務商機可望引爆
5G、AI、物聯網助攻 中興保全:智慧服務商機可望引爆

2019-03-28

國巨旗下智寶、凱美合併 搶攻5G、車載與物聯網商機
國巨旗下智寶、凱美合併 搶攻5G、車載與物聯網商機

2019-03-13

深耕物聯網安全 捷而思迎向全新科技路
深耕物聯網安全 捷而思迎向全新科技路

2018-12-26

當人工智慧遇上物聯網 迎接AIoT智慧時代
當人工智慧遇上物聯網 迎接AIoT智慧時代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