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晶片與系統檢測驗證的宜特科技,已有「電子業醫院」美名,如今不只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需要它,戴爾、聯想到蘋果不能沒有它,現在連營收規模大五十倍的德國大廠,都已親自上門求親。
很難想像,宜特二十一年前成立時,台灣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一行,二十一年過去,宜特不但成為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離不開的技術奧援,更是品牌大廠戴爾、蘋果品質把關不能缺少的關鍵夥伴,如今可說是亞洲最知名的IC與系統可靠度檢測驗證公司。
「我的方向就是『人家越不想做的,我就越要做。』」說話的是宜特董事長兼總經理余維斌。憶起一九九四年創立宜特的過程,他笑說自己真的是「一股勇氣」。
當年在工研院工作的余維斌,因為出差歐美,意外嗅到一門台灣沒有做過的特殊生意商機——當晶片的醫師。也就是要在IC設計公司試產晶片後,幫忙進行檢測,並提供電路修改服務。除了找出病灶,更要進行治療,就像一家專為晶片而生的電子醫院。
電腦巨擘找上門 接戴爾單成轉骨契機
而就如同日月光先進半導體系統創新研發中心處長林悅農所說,因為小量檢測訂單,一般封測廠不自己做,加上驗證機台價格昂貴,廠商多不會自行建置,成了宜特切入利基。
不過,這條路在一開始並不好走,「一周接個一、兩件(案子),每一件的費用大概是一至兩萬元。」然而余維斌當初光是買下全台灣第一台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機台,就花了九五○萬元,要回本都很困難。
面對訂單不可預期的市場,只能有單就接,咬牙苦撐。「剛開始人家也不相信你會做,但當他發現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還不錯,就會口耳相傳。」靠著客戶口碑推薦,宜特逐漸從一周一、兩次的接單,一路累積到上千名客戶數。然而,真正讓宜特「轉骨」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晶片檢測驗證公司的契機,要回溯到○二年。
當時,宜特還是一家沒有公開發行的小規模公司,卻因為幾份電腦供應鏈廠商提供的宜特檢測報告,引起電腦大廠戴爾的興趣。「以我們當時的規模,要接下戴爾這樣的客戶其實很吃力。」宜特總業務處副總鄭俊彥直言,從戴爾找上門一探宜特究竟,到戴爾認可其能力,要求旗下供應商必須送來宜特驗證的過程,就是一段為時將近一年的考驗。
這段時間,宜特不僅要達到戴爾對於品質檢測驗證的要求,正確地理解戴爾對於標準與規格的需求,同時要重新建置內部系統,檢測驗證等服務都要精準符合預期的時間。
但辛苦是值得的。通過戴爾的認可後,宜特一舉將業務從半導體晶片檢測驗證擴大至系統可靠度業務,讓宜特迎來一波快速成長。從營收數字來看,○二年一.八億元,○三年與○四年分別跳增至二.六五億元與四.三億元。
宜特的實力,就連競爭對手閎康的內部主管都不免佩服:「宜特可靠度驗證可說是沒有競爭對手,閎康也投入這項業務多年,仍難以追上宜特。」
檢測業內人士也直言,「設備只要有錢就能買,但精準檢測,甚至提供電路修改服務,要靠人才和經驗,不是競爭對手一、兩年可以追上的。」
正因如此,宜特不僅在電腦供應鏈扮演不能缺少的角色,到了手機時代,就連對品質要求最嚴格的蘋果供應商也紛紛找上宜特。一位半導體分析師透露:「宜特的可靠度、測試能力很強,蘋果的各種晶片,它幾乎都有能力檢測。」
攜手德凱結親家 提前布局車聯網晶片市場
現在宜特不但樹立同業難以追上的門檻,還吸引一家去年營收是宜特五十倍,並且是德國最大汽車檢測公司德凱(DEKRA)找上宜特談收購事宜。
「兩年前,德凱來敲門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這家公司,當然也沒有賣掉公司的打算。」鄭俊彥透露。就在宜特內部商議的半年時間內,德凱又繼續尋找其他標的,晃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比宜特更好的標的,雙方才繼續談這門親事。
向來對於公司未來布局有明確方向的余維斌內心清楚,宜特要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爆發性成長與競爭優勢,必須跟上趨勢,率先布局,而車聯網就是他眼中閃亮的未來。「以後一輛車上可能會有一千個晶片。」余維斌笑說,這就是宜特的機會。
所以,最後余維斌決定以「嫁女兒」的方式,將原本占宜特營收約兩成的車用檢測的業務單位切出去,與德凱合資成立名為德凱宜特的公司,並且讓德凱占股五一%,具有公司主導權。而持股比重四九%的宜特未來雖然只認列德凱宜特的獲利,但可望因為德凱接下更多車用IC的檢測驗證訂單。
余維斌的策略是:「我要找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大的公司,過去,我不知道要花幾年才能打入賓士,但這些大車廠都與德凱有多年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宜特與德凱成親,宜特可能就很快打進了。」
余維斌讓當年沒人想做的生意,在二十年後成了全球電子品牌與供應商都離不開的黃金事業。但他不滿足,接下來,還要跨大步搶進車聯網市場。
宜特科技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余維斌(首圖中)
資本額:4.65億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驗證服務
主要客戶:蘋果、日月光、台積電、戴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