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花蓮海邊,出現了一座「物聯網住宅」。
屋旁草坪上的自動澆水器,每天傍晚澆水前,會自動連上網路,查看氣象局的測候站,「如果下雨,澆水器這一天就不會澆花。」屋主陳紹俊說。
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會記錄發出的電力,賣出多少給台電;家裡的電燈,即使主人不在,也會隨著主人平時的生活節奏,開開關關,讓外人難以分辨家裡有沒有人。
▲點擊圖片放大
陳紹俊還在陽台上,裝上物聯網捕狗系統。「每天早上都會有野狗偷偷在陽台上大便!」他結合感應器和攝影機,一有陌生動物出現,就會自動拍照,傳到陳紹俊手機,通知他下去驅趕入侵者。
陳紹俊的另一個身分,是新創物聯網公司酷比令(Qblinks)的總經理。這家公司很特別,七個人的小軟體公司,小到全公司共用一個辦公室;第一個物聯網產品還沒上市,就已經收到全球八十三個國家、六千筆訂單,以及二十一萬九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七一四萬元)的現金,連印度洋上的法屬留尼旺群島,都有人下單。
先賣點子,再生產產品 他的商業模式 跟別人不一樣
這家小公司發展出物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模式。酷比令是目前在全球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得到最多人贊助的台灣團隊。做物聯網產品,賣的是沒人賣過的產品,一不小心就會製造一堆庫存,酷比令卻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方法,降低風險。
一般公司是先製造出產品,再想辦法賣產品,陳紹俊則是先想辦法在全球最熱門的舞台上,把點子賣出去。
一家台灣小公司,怎麼被全世界看見?「我們是把Kickstarter,當成測試想法的平台。」陳紹俊說,剛開始,他們只知道要做物聯網,但摸不清楚市場要什麼,就設計了一個兼具手機來電通知、控制,甚至還有測量溫度功能的小產品,花六、七十萬元拍宣傳影片,最後竟只有四○一個人願意買單,還有更多消費者寫信來罵人,計畫失敗。
「什麼都想做,卻做不深。」陳紹俊直言。第二次,他們再推出產品測試市場,這一次,什麼宣傳都不做,不過這一次,只有七十九個人願意付錢買他們的產品。
音樂、自拍、智慧家庭 都是最受歡迎的關鍵應用
失敗,讓他們學會如何專注把一件事做深。酷比令行銷暨媒體公關經理連爾歡說,第一次推出產品失敗後,他們對所有願意買單的客戶發出問卷,有兩百多人回覆,結果發現,他們自以為會大受歡迎的溫度計功能,有興趣的客戶,「一個也沒有」。
他們也發現在Kickstarter上,只要有防水這項功能,就自動會有一群死忠用戶,音樂、自拍、智慧家庭,都是受歡迎的關鍵應用。他們按照問卷結果重新設計產品,這次,他們專心把「物聯網按鈕」功能做深。設定之後,同一個按鈕,可以在開車回到家中車庫時,通知家裡的「電器們」,點亮車道燈光,開啟冷氣;同時也可以是你跟朋友開心自拍時的快門按鈕,或透過雲端服務,串聯飛利浦、Nest的雲端服務,通知「電器們」你要離家;如果有野狗入侵,發簡訊通知你。
「我們學到,在群眾募資網站上做行銷,一定要投入成本。」陳紹俊說,這一次,他們精準切入外國用戶需求,影片在台北關渡拍,卻像在加州實景拍攝,連GPS顯示的路名、路旁的房屋風格,都設定在加州爾灣一模一樣,他們吸引到的人,是第一次的十五倍!
「賣出去才是頭痛的開始。」陳紹俊坦言,用募資平台做生意,是先有概念,再有產品,「跟傳統先有產品,再想怎麼賣的作法完全相反」,好處是,降低新產品賣不出去的風險;壞處是,他們還不了解如何事先掌握生產成本。
酷比令其實是軟體公司,硬體是請電子公司合作研發,當初為了吸引消費者,產品外觀用金屬設計,量產才發現,金屬會阻隔無線訊號,只好另外設計天線。有了訂單,如何更精準控制硬體成本,是他們下一個要克服的關卡。
酷比令真正的目標想靠軟體賺錢,他們開始替這個小小的智慧按鈕設計App,一個物聯網按鈕,也可以發展收費服務,這家台灣小公司,要的是被全世界看見的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