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嘉發展軟板業務超過十年,營運卻長期處在損平邊緣,而就在放棄的前一刻,孫永祥接下改革重任。而今兩年多過去,毅嘉在去年交出獲利十年新高成績單,成為軟板業少數不靠蘋果光照耀的新星。
「要嘛我們就關掉,要嘛就來做,當創業。」二○一一年,孫永祥接到毅嘉董事長黃秋永的邀約,毅然接下改革軟板業務的任務。四年後的今天,孫永祥已經從部門總經理升任執行長,而原本因為長期虧損,差點結束經營的軟板部門,現在成為毅嘉最重要也最賺錢的產品線,去年幫助公司寫下獲利十.七億元的十年新高。
「我是(一二年)二月十六日進毅嘉,一個月後就做了一個簡報。」孫永祥回憶起當初啟動全面改革的景象說,雖然軟板產業高客製化的特性,本來就要面臨較高的庫存報廢風險,但相較於同業,毅嘉庫存更高,以○五年到一○年為例,每年平均庫存報廢金額高達一億至二億元。
鐵血整頓 爆業務離職潮
除了庫存風險外,毅嘉還有良率偏低與產品交期較長的不利因素,換言之,從產品製程到客戶與庫存管理,毅嘉都必須來一番大整頓。孫永祥明白告訴黃秋永,「這會是一場大手術。」小自業務報價、大至生產計畫等等,全要大刀闊斧改革。
舉例來說,為確保訂單品質,他要求全面重新檢視合約,如果有不合理的部分,就要業務和客戶重新溝通。孫永祥很清楚這對業務的難度有多高,但他態度堅決,「火車是這樣走,如果你趕不上進度,就不要上車。」結果有多達三分之二的業務離職,情況十分慘烈。
甚至不只是業務,孫永祥更陸續調整生產排程計畫,像導入ABL(Alarm Block Stop)生產停線管理機制,明訂發現不良產品停線的原則,用以管理不良率與維修率,進而改善過往交期過長的陋習。
結果才三個月,一連串改革就讓毅嘉從業務主管、生產副總到設計部門副總……,如骨牌效應般出現離職潮,所有一級主管中,只剩製造部經理留下。但孫永祥沒有退卻:「我寧願相信改變的人留下來,就算位階不高也沒關係。」
他當然清楚,自己所下的每一步決策,在業界幾乎沒有前路可循,自然地,「信任」成為他改革的最大挑戰。所幸,或許是將孫永祥當成最後的希望,即使是在公司幾乎就要鬧空城的危機時刻,黃秋永仍然百分百信任孫永祥,成了這場改革得以貫徹到底的最堅強後盾。
當時,「所有人都走光了,你只能從頭扛到尾。」孫永祥說,業務主管離開,他就親自帶業務;生產主管離職,他就親手示範全新概念的生產排程……,可說是手把手地指導,慢慢培養出一批新幹部,並用實際動作和成績讓大家看到,改革確實可以被實現。
過程雖然艱辛,但他的信念是,「相信是對的事情,就要想盡辦法讓它發生。如果有一百件事情,第一天把一件事情做徹底,第二天就剩九十九件,第三天剩九十八件,一百天過去,問題就都解決了。」
當初,時任製造部經理,現為毅嘉廠長的徐祥銨是公司內極少數相信孫永祥改革理念的人,而到了今天,「可以說公司內只要是主管級的人,多數都是他的信仰者。」徐祥銨說。
內部挖礦 研發出新製程
這一步步改造,與其說孫永祥幫毅嘉鎖緊螺絲,不讓任何一點資源外流,更像是在內部挖礦,而且不出三年已經看到顯著成效,在一四年交出EPS(每股純益)三.二二元的亮眼成績單。
毅嘉前總經理、目前擔任顧問的吳樂生認為,和三年多前相比,毅嘉確實在經營效率與成本控管上做得更好,但他也說,「轉型還在半路上,成功必須靠新製程。」)
孫永祥也知道,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面對紅色供應鏈,要用兩條腿走路!」除了內部挖礦的工作必須無止境地做下去,毅嘉更需要「創新」,他說:「不只是超越對手,更要有東西可以超越產業。」
因此,在營運改造同時,他也將眼光掃向研發部門。「我一二年就與他們研究,從二十多個案子砍到剩一個。」研發方向不斷收斂,最終鎖定在細線路電路板的發展趨勢上。
孫永祥發現,PCB(印刷電路板)產業發展近五十年來,一直都是以銅箔基板蝕刻線路的方法為基礎,因此他拋出課題:「為什麼不從底材,把需要的銅長起來?」減少流程,增加良率,減少銅的浪費。
「很多東西只要專注,效果就會出來!」孫永祥說,研發團隊不負期望,真的開發出新製程「PEDLIM」,不只改變原本的供應鏈結構、透過流程降低成本,還可以量產比業界更細的細線路電路板。在他看來,這就是破壞式創新。
而且新製程已經爭取到黑莓成為第一個客戶,在產品得到驗證後,第二、第三個客戶也陸續出現。
其實,目前法人看法還是略偏保守,雖認同毅嘉有強烈企圖心想要在軟板闖出一條新路,但還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觀察。但孫永祥認為,未來兩三年若能把新製程做好,將會成為毅嘉抵禦外在大環境變化的關鍵競爭力。
孫永祥相信,「機會一定存在,先把這些事準備好,未來抓住的機會也會比人家好。」
毅嘉
成立:1989年
董事長:黃秋永
執行長:孫永祥
資本額:34.2億元
業務:機構件、軟板
孫永祥
出生:1955年
現職:毅嘉執行長
學歷: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
經歷:欣興電子華東區總經理、
思科亞洲區國際採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