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從沒有停止成長」的安控產業,在物聯網趨勢底下,前途仍是一片大好,但近一年多來,一樁又一樁大型購併案卻接連發生,連位居全球網路監控攝影機龍頭的安迅士都在二月將自己給賣了,究竟安控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今年二月,長期穩居全球IP CAM〈網路監控攝影機〉第一大廠的安迅士〈Axis〉,將自己以二十八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八九一億元〉賣給日本數位相機大廠Canon,對全球安控產業丟下一枚震撼彈。
更令人玩味的是,這其實不是單一購併事件,過去一年多來,我們頻頻看到世界大廠的合縱連橫,如:Canon購併VMS〈視訊管理軟體〉第一大廠Milestone;而另一家美商安控大廠Tyco則買下VMS廠ExacqVision;日本安控大廠Panasonic則是收購VMS業者Video Insight;還有三星也將旗下監控公司Techwin賣給Hanwha。這場整併潮至今還沒有休止跡象。
這一波整併風也影響到台灣的安控公司。相較於二○一三年之前的亮眼成績,在一四年除了奇偶和彩富維持水準,多數業者如晶睿、陞泰、杭特和天鉞電等,都陷入獲利腰斬的窘境;昇銳、云辰、慧友和悠克更見虧損。業界人士大膽預言:「安控退場潮就要來了!」
殺價、拔樁 陸廠強勢崛起
殺價、拔樁 陸廠強勢崛起
長期觀察安控產業的安防專業媒體《a&s》雜誌總編輯侍家驊指出,九一一事件之後,安控開始受到各國重視,因而逐漸發展成「產業」,而在此之後,這個產業的成長就沒有停止過,即使是在○八年金融海嘯,成長也只是稍稍趨緩。更不用說未來在物聯網發展趨勢下,不論冰箱還是車子等,將有更多智能應用必須與監控結合。他形容:「這個世界永遠都缺少眼睛。」在他看來,安控產業的成長還看不到盡頭。
只是需求面雖無虞,但若是將「大陸廠商」這個因素加進來,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
○八年金融海嘯導致各國財政緊縮,也讓安控品牌的價值被重新檢視,再加以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植,都給了中國安控廠商崛起的機會和養分。在去年達到一定的學習曲線後,「(陸廠)漂亮的價格讓市場翻盤翻得很快。」侍家驊指出,中國兩大安控廠海康與大華在全球安控產業的排名,已經分別竄升至第三和第六位。
「海康、大華非常積極,殺很凶。」台灣安控大廠彩富執行副總葉善鈞說。曾位居台灣安控一哥的陞泰也指出,大概前年第四季,陸廠的殺價壓力就已經很明顯,「他們(陸廠)的報價有時候只有我們的一半。」
而陸廠帶來的威脅還不僅僅止於價格。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以安迅士和海康兩家公司為例指出,安迅士員工總數約兩千人,而海康光是在研發就投入高達四五○○名人力,因此在新產品推出市場的速度上,陸廠也帶給其他業者很大的壓力。
加值差異化 台廠唯一出路
加值差異化 台廠唯一出路
這也是為什麼在整體產業成長前景仍長期被看好的情況下,卻接連出現多起大型整併案,目的就是希望藉由經濟規模,以及前後端軟硬系統整合的差異化,守住市場地位與獲利。
以Canon對安迅士的購併案為例,安迅士已經預見,硬體成熟化後的差異化困境,以及愈來愈低的價格與利潤都是眼前巨大的挑戰;同時Canon則是在數位相機市場的成長遭遇瓶頸,但Canon擅長的影像處理技術與安控卻是再好不過的結合,再加上先前已經購併的VMS大廠Milestone可以和安迅士的網路監控攝影機進行前後端整合,發展出一套整體解決方案,在愈來愈難做出差異化的硬體市場找到突破。
陸廠的崛起,讓全世界都受到挑戰,但對同樣以高性價比作為主要競爭優勢的台廠而言,面臨的威脅恐怕又是別人的倍數,「可以說是具體地被打到了。」侍家驊說,「標準化市場已經輪不到台灣,未來只能往加值差異化去走。」
許桂芬認為,目前台廠相對還是保有一些技術領先優勢,但重要是提升系統整合能力,如結合門禁、交通、零售業等等應用。
另外,葉善鈞對未來展望還是持比較樂觀看法,他認為在陸廠的競爭壓力下,歐、美品牌大廠基於成本考量,預期將會有更高的委外意願,這對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安控廠來說反而是好機會。
不論如何,各方都相信,一場安控產業大洗牌是絕對避免不了的。侍家驊直言,在這波產業重整中出局的廠商不會只有一、兩家,他更預言,「一切就會發生在未來十八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