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世代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社群互動協作,就像呼吸般自然,他們手握核融合級工具,必要時可爆發出完全超出當前社會掌權者想像力與理解力之外的巨大能量。
現在的二、三十歲世代,從小學就開始玩雲端上網通聯,娛樂與求知都在網上。對他們而言,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社群互動協作,可說完全駕輕就熟,就如呼吸般自然。
媒體上稱之為「二十五萬人白色奇蹟」,去年八月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白衫軍社運,以及今年春天的三月太陽花學運,就是雲端世代牛刀小試,操練了一下其組織社群協作能耐的爆發力道展現。
像謀智(Mozilla)與網路社群共創的火狐、雷鳥等大型複雜軟體,也是雲端社群「同好生產」(peer production)的一些例子。筆者與研究團隊曾估算,Mozilla專案實體程式碼共三百五十餘萬行,如完全在一軟體公司內部開發,以資訊工程成本估算模式推估,Mozilla專案需要投入二三八七人/年,開發成本高達台幣一百一十億元。
它由非網景公司職員、非Mozilla基金會成員的二四九八位外部開發者社群成員,貢獻了三八%的程式碼行數,推估雲端社群協作貢獻的價值不下四十二億元。而且社群協作能運用廣大「鄉民」協助大量、快速地測試、除錯。自二○○四下半年釋出1.0版以來,有好幾年時光,隨便哪一天晚上,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兩萬名火狐用戶,分別在各自的電腦上對火狐的修補程式進行測試。
從Mozilla版本發行歷史中可發現,針對喜歡嘗鮮的電腦技客(geeks)族,每晚都有Nightly Build版;針對一般使用者,則七年多共發行二○八個版本,平均不到兩個星期就發行一個穩定版。
利用不斷發行測試版,幫助開發團隊進行功能測試。用戶試用後,可將發現的Bugs和功能意見建議,填寫問題單,將問題清楚公告周知,讓開發和測試團隊能針對用戶的意見做即時回饋。
而反觀其競爭對手微軟的IE版本發行,十二年半才發行三十三個版本,平均要四至五個月才有一個新版本推出。
組織內封閉開發與雲端社群協作開發的速度優劣,其間高下立判。
舉Mozilla這個案例,是要用一個「正面」的、「生產力」的例子,說明雲端世代手握核融合級工具,必要時可爆發出完全超出當前社會掌權者(非雲端網路原住民)想像力與理解力之外的巨大能量。
四年級當權派們,如果還在玩黑火藥的話,那麼對一天到晚擅玩核融合與核分裂的七、八年級鄉民們,沒事最好少惹他們。如果萬不得已,真惹火了他們,要留意事情會不好收拾。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