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大導演史帝芬.史匹柏推出《A.I.人工智慧》這部電影,描述一個具有愛人能力的機器男孩大衛,被送到主角的家庭裡,替代家中因為絕症而進行冷凍睡眠的兒子。
女主人從原本排斥,到慢慢的接受他,後來甚至把他當親生兒子般對待,但是當真正的兒子病情好轉之後,一切變了樣,大衛被丟棄到森林,展開他的悲傷尋親之旅。
整部電影描述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與人類互動的故事,故事令人非常感傷。看電影的當下,覺得人工智慧只是人類對未來科技的想像,不過,十三年過去了,科技的進步快得讓人無法想像,智慧手機、雲端、物聯網,許多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機器人的發展在這幾年也有長足進步。
過去,我們認知的機器人是在工廠裡代替藍領工作者,擔任比較危險、重複或負重的工作,但是現在的機器人,早已經往人工智慧更推進一步,他們具有判讀、互動能力,有些甚至能夠感知人類情緒,他們已經從工廠進入辦公室,開始取代白領工作者的工作。
在製作〈我的同事「不是人」 〉這個專題之前,比較令我驚訝的是,專門舉辦多益考試的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說,他的公司裡,五個機器人「服務」一位人事主管與二位助理,「人事部門的同事,就是機器人!」
科技發展及機器人愈來愈聰明,勢將造成產業與工作上的大變局,我們專訪未來趨勢大師Thomas Frey,他預測:「由於科技進步,二○三○年前,全球會有二十億個工作機會消失。」其實不用等到那個時候,現在已經有部分白領工作開始被取代了。
我的同事聽了之後,為他的三個小孩感到憂心,他說「我該好好重新想想,小孩未來到底該念什麼書?該選擇什麼樣的行業?」
當有一天「我的同事『不是人』」的情況愈來愈普遍之後,不論企業或個人都應該及早因應,因為A.I.人工智慧逐步發展,哪天真的出現像大衛一樣的機器人,一點都不用感到意外。